2015-12-02 08:13:00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双创“蓉漂”,让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先导药物创始人李进组建了我国首个“药物种子库”;“蓉漂”,让在读研究生陈俊宇将实习僧打造为国内招聘第一品牌。“蓉漂”,让无数心怀创业梦想的青年才俊圆梦成都。20多天前,全国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在蓉揭幕。30个国家聚首、2686个创业项目参加交易、109个全球项目实现交易总额53.2亿元……三天盛宴,在蓉凝聚成859个字的《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
成都,这座充满创新创业基因的城市,正吸引无数的全球追梦青年加入当下火热的双创热潮。正如国家行政学院许中正教授所说,成都的创新创业工作已经创造了一个“蓉漂”阶层。为何“蓉漂”愿意扎根成都?成都为青年创客创造了哪些机遇?在为“蓉漂”筑巢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与体会?本期《实践与探索》,我们将回眸即将过去的2015年,简要梳理其间逻辑,以期为推进下一步工作整理思绪,增添干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在寻找城市新引擎的道路上,成都的双创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和肯定。今年9月,由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和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的“省部级干部创新驱动战略专题研讨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圆桌论坛,邀请了成都和深圳的两位市长分享了两地“双创”经验。两个月后,全国首个全球性创新创业交易会在蓉召开,国内外与会嘉宾不断为成都点赞, 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感叹,“成都的氛围,让我想到曾经的深圳。”综合梳理成都的自我审视和外部观察,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部署精彩地落地生根,让越来越多的“蓉漂”一族扎根于此,离不开成都双创的五个关键词:市场、闭环、平台、融资和载体。
关键词一:市场力量主导
在成都看来,由市场力量来主导,创新创业的推动才会更加持久,创新创业的空间和舞台才会更加宽广。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扶持政策;
发挥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针对产业化方向明确的科技项目,采用“企业出题、先行投入、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组织实施机制;
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市场化水平,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投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创新创业中介服务、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到成都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关键词二: “创新+创业”闭环
只讲创新不讲创业,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开环”,创新创业形成相互促进的“闭环”才是良性循环。成都科教资源丰富,如何把这些“富矿”挖掘出来,形成创新创业的闭环,成都通过三个方面着力。
通过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改革,引导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通过鼓励在蓉大学建设“创业型大学”,支持大学生边学边创业。
大力提升校企协同创新水平。例如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高校老师兼职为企业服务。
关键词三:搭建平台支撑
推动创新创业离不开平台支撑,“菁蓉汇”就是成都响应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双创而搭建的重要平台。这一平台希望把“有钱人的口袋和有智慧人的脑袋”结合在一起,帮助青年创业者激发创业灵感、获得创业资金、解答创业疑惑、交流创业经验,成为升级版“巴菲特盛宴”。参加“菁蓉汇”已成为不少成都创客周末生活的一种新方式。
除了“菁蓉汇”主体平台,成都还通过“菁蓉创享会” 邀请知名投资人、企业家、青年创业成功人士走进高校、走进区(市)县,进行创业主题分享,讲述创业故事,解决创业问题,推广创业经验,点燃大学生创业激情。“菁蓉训练营”则面向全社会征集创业者(团队)创业项目,初步筛选后邀请专业化、市场化的创业导师和培训机构举办创业训练营,对接天使投资,提高创业效率,特别优秀的项目将进入“菁蓉汇”主体平台进行展示。
关键词四:科技金融改革“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创业者们关注最甚的问题。破解这个问题,成都进行了一场渗透肌理的科技金融改革,改革财政资金传统的“拨”,替而代之的是“投、贷、贴”。投、贷、贴的三“资”叠加,其核心,就是用政府引导、市场联动、“以一引十”的方式,激活科技金融市场活力。
创业“首投”:
市级财政设立了资金规模为2亿元的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以引导性参股和跟进投资的方式,联合创投机构等组建天使投资基金。
可持续融资:
市级财政拿出2亿元资金,设立市级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通过政府资金帮助企业增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信贷规模超过20亿的“科创贷”和1亿元的青年大学生“创业贷”,初创企业无需实物抵押,利用企业信用、股权、知识产权就可获得每年最高达1000万元的债权融资;打破传统信用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企业信用评价的局限,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标准。
资本退出通道:
搭建创投资本多层次退出通道,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在深交所、新三板交易所、川(藏)股权交易所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让创投资本“进得来,出得去”。
关键词五:创新载体建设
孵化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者是否能成功创业。在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上,成都的认识是:
打造“众创空间”不能只局限于提供办公场所,也要建设“生产车间”,让创业者能在车间里将“想法”生产出来。例如“柴火创客空间”,为创新制作者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鼓励跨界交流,促进创意实现以至产品化。
载体不一定要政府新建,闲置楼宇和厂房也可以改造为众创空间。在这一方面,成都郫县“菁蓉创客小镇”作了初步探索,利用存量房源,规划打造了120万平方米的“菁蓉创客小镇”。
载体建设可以将“旧城改造”与“创客空间”打造结合起来,把城市特色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既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又实现历史脉络与时代特色有机融合,“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就是在这种思路下打造的。
总体思路
确定“一个目标”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扭住“三大抓手”
1、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着力打造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区
3、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真正让成都从“人间天府”成为“创业天堂”
打造“一个环境”
从激活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和强化创新创业保障三方面着力,努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业界点赞
中国科协:成都双创工作名列前茅
《财富》杂志: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之一
阿里研究院等机构:六大具有“中国硅谷”气质的城市之一
清科集团:国内双创已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加武汉、成都的“3+2”格局
创客代言
聚美优品CEO 陈欧:
我不仅为自己代言,也为成都代言。在未来五年和十年,成都就是中国的硅谷。
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 牛文文:
成都已进入创新创业2.0服务状态。继北京、上海、深圳后,成都可能成为中国创业第四城。
成都案例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
聚焦成都科学城 建设西部创新第一城
最新数据(今年1-9月)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亿元,增长12.5%
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增长31%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10.5%
成都科学城
建设背景:
四川主动对接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四川和成都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四川创新驱动第一平台的创新实践;
成都贯彻落实四川省委“五个新作为”重大要求,为天府新区发挥极核牵引作用打造核心引擎的重大战略决策;
成都开启“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新征程,在双核共兴、立城优城战略中提升竞争能级的战略布局。
规划愿景:
建成创新要素的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先行区,中国西部创新第一城。
建设理念:
产城融合、四态合一、独立成市
产业功能区:
创新孵化区、信息安全区、大数据互联网区、工业高端研发制造区、工民用设计区、新兴金融区、科技研发区、校院地创新转化区。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
1、搭建双创载体
积极推进天府创新中心、天府创客1号2号空间站、科学城创新中心、科学城创新孵化中心等载体建设,在成都科学城内外形成强大的创新创业承载能力。
2、做优企业服务
引进10余家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科技中介机构,筹建中英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提供创业导师辅导,完成“天企汇”创业云孵化器的设计。
3、创新活动平台
着力打造自创品牌活动“天府创新汇”,举办“问道讲堂”“黑马成长营”“创享面对面”和“寻智校园行”等系列子活动10期,与全英学联联合筹办的全英创新创业大赛国内半决赛和中英创新创业论坛于11月举行。
4、做实金融支撑
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新兴高端产业引导基金,与软银中国、深圳创投等知名投资基金参股设立子基金,引进洪泰基金、赛伯乐基金等15家国内一流创投基金,打造股权投资基金集群;联合西南财大会计学院、成都蜂巢联创等共建企业财税金融平台,推行“免费财税服务+信用贷款+天使投资”投贷联动服务模式。
成都高新区
瞄准“三区一极” 建设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战略定位: “三区一极”
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发展路径:“七个高新”
创业高新、创智高新、创新高新、先导高新、极核高新、国际高新、改革高新。
工作举措:“十大工程”
大力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新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示范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开放合作联动发展工程、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自主创新生态建设工程、文明和谐首善工程、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工程。
最新数据:(今年1-9月)
新登记各类型企业12650户,同比增长58.26%;
注册资本572.49 亿元,同比增长21.35%;
新增各类科技型初创企业760家,总量达到5079家;
新增孵化面积7.5万平方米,总量达到149.5万平方米;
新增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161家,总量达到889家。
亮点速览
1、创业孵化全国领先
在全国率先提出大孵化理念,从孵化企业发展为孵化企业与孵化产业、孵化人才、孵化新业态和新模式融合。采取政府、社会等多元投资模式共同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产业孵化链条,载体总面积达到346万平方米,规模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2、创业活力持续迸发
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居西部首位,聚集国家“千人计划”53人,占四川省的37%;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占四川省的30%,上市企业26家,占成都市一半;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占全省近一半、建成17个国家级基地和1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累计主导和参与9项国际标准、136项国家标准、171项行业标准。
3、创新驱动作用愈加凸显
据统计,2014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11亿元,其中,有约60亿税收来自区内近60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额和占比都领先于房地产等领域。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的85%,在5年、10年前都是成都高新区的在孵科技创业企业。
湘鄂赣皖打破“门槛”扶创业2015-12-02 08:09:00
杭州市台办率队考察上海金山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2015-12-01 15:25:00
上海金山工业区:打造海峡两岸特色青创园区2015-12-01 08:51:00
台湾创客入驻云栖小镇2015-12-01 08:45:00
第二届两岸四地创新创业大赛至少10个项目将获投资2015-12-01 0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