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区扶持创新创业 高新技术企业“百舸争流”

2015-11-23 13:21:00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光明讯 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十七届高交会,全球瞩目。

  作为“深圳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新区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有质量的高速增长”。

  自2007年成立以来,光明新区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成立之初的134.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32亿元,GDP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市各区(新区)第一;今年一至三季度,光明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70亿元,同比增长9.5%。在新区的经济总量及增幅中,高科技的分量占据主导地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六成。

  “龙头”领航 高新技术企业 “百舸争流”

  深圳会展中心3号馆内,光明新区龙头企业华星光电携带一屏双显等系列新品惊艳亮相,吸引参观者流连驻足。高高挂起的“一屏双显”显示屏,可双面显示、且显示不同内容,此类产品适合商用领域,可有效精简空间,并实现双倍宣传效果。

  本届高交会上,华星光电带来的T+、商显、超薄和小尺寸4大系列展品可谓亮点纷呈。据悉,此次展出的55"UD T+ Curved+SCG展品,曲率半径为4000mm,巧妙的弧形屏设计,可带来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厚度仅为3.9mm的薄款电视比苹果手机还薄,是有望在此次高交会夺奖的明星产品。此外,华星光电还携其T3项目生产的高色域、健康护眼、节能、touch等显示技术产品首次在国内亮相。

  华星光电是光明新区高交会参展企业的一面旗帜,也是新区当之无愧的高新“龙头”。华星光电项目一期总投资规模达245亿元,项目二期总投资244亿元,是深圳市政府建市以来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深圳市政府重点推动的工业项目。2014年,华星光电实现销售收入179.6亿元,缴纳国税地税约11亿元。

  华星光电副总裁车汉澍表示,平板显示产业是聚集效应非常强的产业,包括数千种设备,上百种上游材料。“和其他地方相比,深圳的平板显示产业聚集效应在国内是最明显的。我们一二期总投资490亿元,按照1∶5的行业带动效益来算,带动的是超过2000亿元的上下游产业规模。”

  在华星光电这一“龙头”的带动下,如今,光明新区已聚集了旭硝子、三利谱光电、日东光学、华映显示等产业领军企业,光明新区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之一,园区已聚集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28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依托科技创新,光明新区的“龙头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竞争中的行业翘楚。包括全球领先的网络通讯设备供应商普联(TP-LINK),该企业2014年实现产值97亿元;全球最大的手机触摸屏制造商欧菲光,该企业2014年实现产值51.8亿元;全球主要的视窗防护玻璃生产企业蓝思科技,该企业2014年实现产值17亿元。

  光明新区现有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1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6家,较成立之初增长约186%,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呈现出“百舸争流”之势。

  园区集聚 “引擎”作用日渐增强

  据了解,光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最大片区,是光明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区。园区规划面积20.25平方公里。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高新园区现代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由于狠抓园区建设,高新园区的发展“引擎”作用持续增强。截至目前,光明新区高新园区共入驻65家企业74个项目,预计总投资额716.2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79亿元。其中,已投产或建成企业36家,在建企业16家,拟开工企业13家。截至9月,高新园区已投产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32.67亿元,同比增长1.9%,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为31.1%。

  光明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同样是园区集聚战略的典型代表,该园区是集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私募基金产业园、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大创业园”。2013年11月开园以来,先后获评为“深圳市留学人员(光明)创业园”、“深圳市科技金融联盟工作站”、“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深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

  2015年初,园区已引入25个高新企业,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顶尖科学家和留学人员聚集,项目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穿戴、文化创意等领域;园区已吸纳6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并培养出新区首个本土“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李灏博士。

  与此同时,光明新区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中,园区集聚效应同样显著。2014年,光明新区钟表产业、模具产业、内衣产业三大优势传统产业聚集基地,已累计实现产值160亿元。其中,钟表产业集聚基地总规划面积114万平方米,入驻了飞亚达、依波、天王等知名钟表企业10家。2011年12月被商务部正式授牌为“国家第一批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模具产业集聚基地总规划面积178万平方米,主要引进高端模具研发、制造等项目,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总部和研发中心,已引进亿和、铭锋达等14家知名企业及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内衣产业集聚基地总规划面积126万平方米,重点引进核心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内衣龙头企业、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和企业,目前已集聚维珍妮、吉田拉链、雪仙丽等知名企业12家。

  蓄势待发 高端创新创业资源纷至沓来

  作为本次高交会的重头戏,11月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玫瑰厅,光明新区分别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签约标志着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将落户光明新区,其集技术、产品、双元制教育于一体的技术转移产业链将引入新区,为新区企业家、创新创业者服务。同时,光明新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约,将有效利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部30多个行业示范中心、实验室以及近600位专业技术人员等丰富资源,为新区企业升级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两个项目的签约,对于光明新区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意义重大。

  为何国际高端技术转移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纷纷将目光聚焦到光明?新区成立8年多以来,始终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策略,整合资源,不断优化创新扶持政策,积极搭建创新平台,营造浓厚创新氛围,致力于把光明新区打造成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光明新区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或技术中心38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或工程实验室数量8个;依托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建立了众创空间5个;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快速发展,目前在孵项目24个,1家毕业投产,第五批拟入园项目6个,引进包括中央千人计划、孔雀计划等高层次人才28名。

  而这,仅仅是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侧面。在创新创业资源集聚上,今年以来,光明新区发生的几件大事,让人对新区未来发展更为期待。

  今年6月,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创客大赛决赛在光明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1个创客团队激烈角逐,吸引了全世界创客和创客团队的目光。同样是6月,光明-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项目落户,是微软在中国落地的第一个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项目。该项目致力推动“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吸引优秀互联网企业入驻项目园区,打造国际创业孵化基地和汇聚国际人才的众创空间,为创新人才提供一流的创新载体和创新服务,致力建成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创新孵化创业中心示范园区。

  不久前,占地约5000亩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落户光明,为新区创新发展再添重大利好。一座高端学府的落户,带来的不仅仅是繁荣的大学经济圈,更重要的是区域人才结构的优化。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学校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将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建设上,重点建设医学类学科和新兴工科交叉学科,主要为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等相关的工程技术学科。高等教育的落地,将为光明新区更好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高端平台。

  贴心服务 为企业创新 “添柴加料”

  参展企业深圳市有为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展台前,参观者络绎不绝。公司董事长王智刚亲自上阵解说,“我们的产品是一款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使油漆瞬间反应固化的新型环保水性木器漆。我们在全球首创将LED蓝光固化和水性木器漆相结合,成为行业内第一家将LED能量固化涂料体系引入家庭,从而进入民用市场的企业。”

  为何将企业设在新区?曾是北大教授的王智刚直言,“深圳光明是一片适合创新创业的热土,我们把研发中心设在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内,公司现有40多名员工全部是科研人员,而工厂设在湖北。”

  此次独立参展的新区企业星源材质,是国内首家实现锂离子电池隔膜干法技术突破与产业化的企业,短短5年,发展成为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行业龙头。“我们公司原来只是在西丽租了一个小厂房,产业空间不足。市政府及光明新区从上到下的大力支持下,为我们解决了急需用地问题,公司近年来发展迅猛。”公司副总裁杨佳富表示,“站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爆发式增长的风口,公司今年有望实现40%的增长,预计能抢占全球8%~10%的隔离膜市场。”

  “光明新区政府从土地、政策、人才配套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也是在新区的贴心服务下,我们的二期项目用地在10月22日落地。”杨佳富表示,“对于二期用地,公司计划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创建全球领先的隔离膜研究院,引进国际化的高端人才落户。”

  为了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光明新区还进一步梳理新区现有以房招商载体,特别是高新园区与三大基地的合法载体的空置率与招商需求。通过以房招商引进了德普特等高新技术企业。今年1~9月共引进大型项目19个,总投资额约为98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光明新区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重大项目2个,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0%。

  政策发力 “真金白银” 扶持创新创业

  除了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光明新区还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今年9月,光明新区修订出台了最新的《深圳市光明新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文件,简称“1+13”系列文件,提高扶持标准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光明新区已完成2015年第一、第二批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发放工作,累计发放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约1875万元,力争今年完成共3批次扶持。

  据悉,新出台的《深圳市光明新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用于支持新区内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最高单项给予企业300万元的资金扶持。

  新的扶持政策定向聚焦五大类别:

  一是支持新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主要是根据新区科技发展的战略需要,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搭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特色园区,打造全过程、全要素的孵化培育生态链,为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二是配套支持国家及省市科技计划,主要是支持辖区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承担国家及省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或建设国家及省市级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并吸引国家、省市各级重大科技成果到新区实施产业化。

  三是优化新区科技公共服务水平,主要是围绕创新环境建设,支持在新区战略新兴产业优势领域和重点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普惠服务,主要是围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创新资源共享、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研发补助等普惠服务。

  五是新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众创空间建设创客活动资助两项实施细则,文化创意产业扶持的主要目的是支持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优秀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落户新区,并积极参加文博会等推介活动;促进众创空间建设,发展创客活动资助,主要针对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新区众创空间、创客活动快速健康发展。

  据了解,“1+13”文件是扶持新区企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增长,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