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深圳等各地展示创新创业活力 推动新一轮"双创"热潮

2015-10-26 09:45: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上海、深圳、沈阳、合肥等分会场与北京主会场同步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创新创业活动,搭建了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平台,展示了各地创新创业的活力,推动了新一轮“双创”热潮。

  深圳:梦想点燃创意火花

  发生煤气泄漏和火情可向主人报警的机器人、致力于个人微小卫星研发的太空创客联盟、为创客提供孵化和资本对接的“创客行”公益活动、24小时内让创意变成产品的“创客马拉松”比赛……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深圳分会场上,各路创客携带酷炫产品让人大开眼界,有趣好玩的创客活动层出不穷,彰显了深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双创周深圳分会场上的重头戏之一是创新创业成果展,1万平方米的展区设立近250个展台,展示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成果、创客活动成果等,其中机器人是展出明星。

  记者在现场发现,深圳的创客们关注家居机器人的应用前景,现场随处可见萌态可掬的机器人。深圳市海纳天亨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名为“未来天使”的可爱机器人可实现全语音智能交互;另一款摇头晃脑的“小忆”机器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自我学习,还能结合人脸识别和声音定位等方式进行视频通话……

  创客们还通过嵌入各种智能套件为普通用品赋予智能功能。一款智能戒指从外表上看只是镶嵌锆石的普通首饰,但设计者在底部加入智能模块后,戒指就变为一枚控制移动终端的智能指环。利用物联网技术,深圳麦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把普通水杯变成能“说话”的智能硬件。深圳市思路飞扬公司展出的智能台灯不仅能提供普通照明,还能用灯罩上的高清拍摄头将孩子看书的内容、坐立的姿势传输给父母……

  太空探索是全球创客关注的一个领域。在双创周深圳分会场上,太空创客展区展出了开源个人桌面型生物反应器、小行星反应研究中心、“黑石”大型天文瞭望台等展品。记者看到,3D打印可以将电脑中事先设计好的行星模型Vista打印出来。

  在宇航创客及太空探索专题研讨会上,来自中美两国的创客们共议创客如何在太空探索领域发挥作用。当天,“太空创客联盟”在深圳成立,联盟发起方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主任李大维希望联盟落户深圳这个全国创客最活跃的地方,让更多人了解太空创客,同时利用深圳完善的产业链使得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在较短的周期内完成。

  “现在谈个人卫星就相当于30年前大家谈个人电脑一样。我们的梦想就是实现让普通人可以设计、研制并拥有自己的卫星。”另一个联盟发起方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谢涛称,“目前我们已经研制出了开源卫星套件的雏形。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三部曲,可以让普通人实现太空梦”。

  不仅有新奇有趣的创客产品、志存高远的太空创客梦想,双创周上还举行了可穿戴LED服饰、3D游戏设计、木工设计、灯饰制造、布艺皮具纸艺等创客工坊活动。柴火创客空间CEO刘得志说,希望通过工具及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为学校培训相关教师,建设一套学校创客教育体系。

  双创周上另一个有趣的活动是“创客马拉松”比赛,这个马拉松不是让创客们跑步,而是要求参赛者在48小时内完成其原创作品的设计。比赛设最佳技术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简报奖和综合奖四个奖项。创客马拉松参赛小组创作的作品新颖别致,比如获得最佳技术奖的PAIKE是一款供自行车使用的安全装置,将其置于自行车后方,能自动感应后方车辆,并通过手机APP提醒骑车者注意汽车的靠近。另一个名为“鱼菜共振”的参赛作品,其创意是将鱼和蔬菜养在一个容器中,通过共振的原理达到鱼和蔬菜的生态平衡。这些创意和点子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双创周上,诸多与创客相关的事件也颇有新意。比如19日正式发布的《众创空间知识产权服务标准指引(2015版)》,由深圳市国新南方知识产权研究院会同全国22家知名众创空间、机构共同研究制定,成为全国众创空间知识产权服务标准的重要指引性文件。《指引》划定了适用的众创空间和创客范围,并重新阐释和延伸了知识产权、创客和众创空间等的内涵,详细说明了众创空间创建、创客进驻、创客孵化到创客毕业各个过程阶段所分别对应的知识产权服务项目体系。国内首家猎头主题创客空间云猎空间也在双创周上宣布启动,主办人李炯明称,将利用互联网思维,为不超过20人规模的小微猎头打造微生态系统,在企业招聘尤其是猎头服务中让猎头顾问来“抢单”,并在猎头交付过程中建立双方行为的评价体系。(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上海:大赛成果落户六大园区

  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在上海金桥由度创新园,“众联杯”201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赛11个获奖创业项目落户上海六大园区,让创业者们深受鼓舞。

  该大赛于去年5月底由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联盟主办。最吸引创业者的是,大赛将通过组织实施引导获奖项目落地,主办方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联盟内12家成员单位将拿出2万平方米、半年免费办公场地支持大赛。大赛吸引了300多个项目参赛,最终评出创新金奖、创新银奖以及创新奖总计85个。

  大赛结束后,基地联盟大力帮助这85个项目进行园区落地对接。10月19日,首批11个项目落地,Easycall云智能联络中心平台落户上海浦东软件园,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物联网传感云平台、惠充电落户金桥经济开发区,zier智能手环、微型光纤光谱仪、云口语落户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喵爪创新编程教育、西游汉字落户上海天地软件园,智能手机的包络跟踪器落地复旦软件园,公寓管家落地宏慧创意产业。《经济日报》记者获悉,更多获奖项目还在与各园区商谈过程中,这也是基地联盟举办大赛的初衷,帮助和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团队实现创业梦想,同时推动各成员单位众创空间的能级提升。

  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联盟集结了各个园区的资源和力量,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联盟将进一步推进上海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提升投资服务环境。同时基地联盟也计划建立行业信息服务数据库,打造基地联盟网络服务平台,对接社会服务资源,以期最终实现园区间不同资源的共享,为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十三五”发展规划布局提供思路和依据。(经济日报记者 沈则瑾)

  西安:建设开放型“双创”生态圈

  在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西安分会场启动仪式上,西安市高新区11家众创空间正式揭牌。据悉,未来3年西安将在高新区打造西部最大的创新创业示范聚集区——“西安市众创示范街区”,多元化、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将增加至100个。西安市将着力培育以智能科技、互联网教育、文化创意、医疗器械、金融服务等为主导方向、创业服务与产业孵化生态链紧密契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开放型“双创”生态圈。

  10月20日上午,一场名为《创业英雄汇》的海选活动在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众创示范街区内正式拉开帷幕。3D打印可降解仿生人造骨骼、多功能红外传感器芯片和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等创业项目吸引着创业导师专家和各类投资者的目光。

  结合创业导师机制,组建创业专家指导志愿团是西安促进“双创”的另一有益探索。目前,西安市已有专业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约20家,创业专家志愿团队21个,指导团专家304人。建成创业实训基地21家、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257家,建成创业孵化基地37家,孵化面积达157.18万平方米,创业带动就业127313人。

  “各位创业者,你们知道企业融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吗?公司向员工融资是否违法?”10月21日下午,位于西安高新区金服时空一楼的大讲堂里,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洁律师正在为现场200多位创业者讲解企业融资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这样的创业专题培训在西安几乎每天都有。西安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创业培训是当地创新创业孵化链中的重要一环。为了让更多的创业梦想落地开花,西安将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各类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倡议发起成立由市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等9部门,西安交大、西工大、电子科技大等42所高校,以及217家各类企业和53家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同时,启动实施“3515工程”,即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全市建成50个初具规模、多层次、多类别的创业孵化基地,建成100个创业实训基地和500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

  近年来,西安以培育“小巨人”企业为着力点,精心培育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初步形成覆盖“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全过程的孵化服务链条。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创业载体150家,入驻小微企业超1.7万家,空间面积1359万平方米。为了鼓励以创业促创新,西安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出台了“加快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三年行动方案”。西安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系列措施都旨在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与创业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能量新动力。(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毅 何汪维)

  沈阳:52小时启动创业项目

  吃过蔬菜沙拉、水果沙拉,创业沙拉是什么味道?

  在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沈阳分会场,记者看到了一场名为“创业沙拉”的创业秀。苏涛宇的《叮咚快件:用共享经济思维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等10个创业项目进行了现场演示,创业者在一分钟内表达自己的创意,现场观众投票,入围选手再经历2天2夜的深入研讨,最终经过决赛,前3名创业项目获得了中国·沈阳创客大赛暨盛京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复赛的直通票。52小时内,有梦想的人聚集在一起,完成创意、组队、执行、路演,结交优秀的创业伙伴,创业者、天使投资人、金融专家、创业导师等在短时间内合作完成项目,并迅速对接投资人,让一个新鲜的创业项目52小时之内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原来,所谓创业沙拉就是让创业金点子成功速配。它是一个全球创业者社区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持续52小时的创业活动。年轻创业者特别是“90后”渴望快速成功,让人不由得担心:这么快的“凉拌菜”最后能有几分胜算?

  “创业没那么简单。”沈阳格微软件公司董事长、中国工业淘堡网总裁张桂平语重心长地提醒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份跟踪调查显示,国内创业企业每100家企业只有20家到30家可以熬过1年,而熬过3年的企业只剩不到10家。

  沈阳市沈北新区双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区长金志生认为,在活动周期间各地都在向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一站式服务,但更重要的是全程服务、全程关心、全程呵护。沈北新区坚持“以众包促众创引众筹”,出台扶持政策,开放政府应用领域资源,构建创业主体大众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路径资本化、建设运营市场化、创业模式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格局。

  “青春号”是一个集政府、高校、企业与投融资为一体的众创平台,全天候服务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业群体。沈北“青春号”什么样?20日一早,大一学生魏延旭和阚亮匆忙赶往位于沈北手机园里的青葱印象工作室。他们刚在“青春号”创业平台上抢到一个大型展会印制文化衫的订单。10分钟内,他们需要和另外8名团队成员开个小会,迅速落实。此外他们还通过“青春号”发布的企业需求信息,承接平面设计、服装热转印、个性杯子等业务。“‘青春号’目前培植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办公室、网络资源和水电,甚至一些项目、业务。”格微软件公司副总徐力军表示,沈北的“青春号”已经被授予省级青创空间。线上平台已试运行,注册学生6万人,注册企业3000家,发包项目6200个。

  许多创业工场、创客空间负责人提到,活动周收到的创业项目比较简单趋同,餐饮、快递等传统产业项目相对较多,高新技术领域的相对较少。低水平同质化容易导致失败,沈阳的办法是为创业失败者提供“创业失败险”。沈北设立5000万元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创业。企业参保由创业基地提供补助,一旦创业失败,创业者每个月可以领取一定额度的补助。为了减少失败概率,沈北新区开展大学生兼职创业联盟活动,实现信息、空间、人才等资源共享,并成立多个创业公共服务站,如“青春号”与大众店铺、糯米团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启动众创工作服务站,在各个高校共同开展校园推广活动。

  组建联盟、跨界合作现已成为沈阳创新创业的一大亮点。联盟弥补了“好点子点石成金”过程中的所有短板。最近,由设计公司——梵天、机器人技术公司——新松、需求企业——远大集团三家各自领域的龙头跨界组成创新团队,开始了玻璃幕墙智能清洗机器人的研发攻关历程。研发成功后,高楼玻璃幕墙的清洁将不再需要“蜘蛛人”或擦窗机,成本和安全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经济日报记者 孙潜彤 通讯员 赵 颖)

  合肥:“创新大观园”好戏连台

  记者在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合肥分会场展区看到,孵化器、众创空间、天使项目等十多个展区,400多家参展单位、500多件展品,以图文与实物、静态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向大众奉献了一场丰富的科技盛宴。

  活动周期间,紧扣“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的主题,合肥举办了全市“双创”示范工作动员大会、“双创”成果展示和现场咨询活动以及金融对接、创业辅导、就业招聘等活动,每天都有精彩呈现。

  在合肥高新区先锋创新创业的科技成果展现场,迎宾机器人像个好客的主人,热情的和来宾打着招呼,白色和红色相间的外形显得可爱又亲切;高空清洁智能飞机机器人可替代“蜘蛛人”完成高空危险作业,用手机即可设定清洁任务;搭载了蓝牙和传感器芯片防水的华米智能跑鞋可提供跑步距离、卡路里消耗、时速和配速、计步、GPS追踪等数据;造型多变的3D打印产品,可手机远程视频监控、防盗报警的安防产品,“省电省钱省事”的交流直驱LED专用集成电路……有的高精尖,有的互动性强,有的趣味多多,各种智能产品尽展创新魅力,令人目不暇接。展厅内人头攒动,创客、大学生、市民,或交流或咨询,气氛热烈,如同一个“创新大观园”。

  此次活动周,不仅有现场展示,更有美国硅谷创业大咖的连线互动。在全景网安徽路演中心,美国硅谷专家联想之星硅谷地区负责人、彗星实验室负责人萨满·法里德(Saman Farid),通过网络视频与合肥的创业者连线交流,分享包括创始团队组建、市场需求确定、天使用户获得、早期融资学问及商业模式确定等内容,为企业家开拓思路,启发创业灵感。

  近年来,合肥市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努力抢占创新创业时代制高点,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合肥市投入资金30亿元,全市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52个,孵化成功企业4213户。2012年7月,合肥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合肥市还出台了一揽子资金扶持政策,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1亿元,其中个人贷款7.08亿元,涉及创业8045人。

  2014年,合肥市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支持,仅合肥高新区就投入近5亿元资金,撬动社会资本14亿元,惠及企业400多家,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900余人。截至目前,该区通过“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创新贷”、“助保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已帮助136家企业获得投资2.87亿元。今年1至7月,合肥高新区各类经济实体超过12000户,聚集人才约17.5万人,在国家高新区最新评价结果中,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居第8位,进入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日前,合肥市又出台了《关于印发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行动计划(2015-2017年)》和《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政策支持直接精准定位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经济日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杨 萃)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