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苏州工业园:“引领开放创新”的中国开发区

2015-10-14 10:3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使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无独有偶,近日包括彭博通讯社Bloomberg News、道琼斯MarketWatch、波士顿环球报业集团网站、加拿大Digital Journal门户、华尔街商业联盟Wall Street Business Network网站、雅虎财经等众多国际主流媒体亦对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改革试验、开放创新中“担重任、探新路”的不渝实践作了全方位报道。 以下是相关外媒报道内容——

  中国总理李克强指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引领中国下一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可以说,苏州工业园(Suzhou Industrial Park, 简称SIP)在践行这样理念的道路上已经领先。这个距上海25分钟高铁车程的城中之城在过去15年间,通过硅谷式的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已打造出一个本土企业与外商公司齐头并进推进创新的生态圈。

  在近几年,SIP亦从原先的内外资企业的制造业重地转型成为创新创业的枢纽。仅以服务外包为例,即有跨国公司共享服务中心、研发与知识密集组织、金融互联网服务等一系列新型业态在此蓬勃兴盛。

  据SIP服务业发展局局长刘华介绍,如今SIP的服务业已占整个区域GDP的41.3%,服务业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的比重也连年超过75%。

  即使是园区已聚集多年的逾2000家服务外包企业,本身也在不断努力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刘华介绍说,“如今更多企业重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逐步脱离单纯提供劳务外包的业态模式。”

  “可以说,随着企业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变,它们已经成为各个专业领域的KPO(知识流程外包)服务提供商,”刘继续表示,“这类企业在SIP所有外包型企业中的份额目前已达51%。”

  SIP是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在21年前合作建立的园区。众多世界级的高校组织也在此建立了分校园、研究机构,展开(往往与本地企业携手合作的)前沿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作为三大战略新兴产业的云计算、纳米科技、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也见证了诸多孵化园等国内外加速器载体在此服务于初创公司、并引入风险投资资本。

  此外,SIP引进的创新人才中有118人入选中国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总量居全国3000多家开发区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SIP还提供了在中国国内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上佳生活方式和环境,包括条件优渥却又可支付得起的居所、高质量的学校、医院、餐厅和公共交通体系,还有金鸡湖沿岸许多先进的休闲娱乐场所和设施。在2015年,第53届世乒赛在SIP成功举办,此外还有金鸡湖马拉松、金鸡湖龙舟赛等多个重大文体活动。

  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园区向其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从法务、财会、投融资对接,到人力招聘、再到知识产权服务,不一而足。在SIP,甚至有专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估值与买卖的“专利交易导航区”服务。

  “有了这样的专利交易平台——你就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具体了解你所持有的专利到底有多少价值;而且,你可以合法地买入并拥有它们的所有权,” SIP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书记、主任杨知评如此评价道。他补充说,SIP致力于履行知识产权保护、改善法律环境而展开了积极、有效的努力。

  另外,SIP之所以在价值链攀升中进展迅速,与其积极打造一个——用杨知评主任的话来说,“在企业之间产生‘化学反应’的、富有生机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能在园区整个企业生态圈中促成这样的化学反应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杨说。他举例称,就在2014年,全球第二大医疗诊断设备商、美国的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即以1亿美元收购了在SIP成立的创新公司苏州赛景生物科技。

  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是离心机和流式细胞仪的行业领导者,苏州赛景亦是一家流式细胞仪生产商。收购完成之后,赛景成为贝克曼库尔特的研发和生产中心。除了在产品线上增强了实力,赛景研制出的XTG-1600流式细胞仪,能检测出低至100纳米范围内的生物,如病毒、细菌、微粒和细胞器,这也为贝克曼库尔特平添了基础研究的利器。

  “我们相信,无论从资金、创新、人才、理念的各个视角来看,这样的‘大-小’企业间的有机反应将有助于建立一个非常健康的、有活力的发展环境,”杨知评认为。“我们也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连结’与‘嫁接’出现,并结出令人惊喜的硕果。”

  硕果绝非不通过变革即可轻易获得。“如果我们依然按照固有套路办事的话,那么SIP这一路走来所取得的突破和成绩根本无从谈起,”杨知评表示。他继而举例说,SIP是中国开发区中第一个试行MAH制度的“吃螃蟹者”。

  所谓MAH(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是通行作法,它通过生物医药企业合法地授权给第三方专业公司负责销售与分发渠道开拓、药品营销等业务,从而使前者更聚焦于新药开发、诊疗手段的研制等“术业专攻领域”、同时也帮助它们成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轻资产”公司。

  “这样的体系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杨补充道,“而在SIP,先试先行的理念被看作是一种历史赋予的担当,我们始终有着一种‘引领变革’的使命感。——通过推行MAH体系,园区见证了诸多创新型的生物医药公司不必再背上‘研发-生产-销售’长链条的巨资投入和负担,更关键的是,此举提升了他们创新的步伐、和将科研成果带向市场的速度。”

  事实上,聚焦于核心竞争力与核心科技,客观上也让SIP更受入驻园区企业的青睐。来自美国加州的科技孵化公司PlugAndPlay便是一个例证。

  “在精密制造业——尤其是纳米科技、超精加工领域——相比SIP的实力,我们认为国内‘无人能出其右’,”PlugAndPlay中国沿海区总监Arthur Zhang表示。“而有了这样核心的[高精尖]制造业基础,我们才可以谈下一步[衍生竞争领域],诸如云计算、TMT…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像腾讯、微软等巨头公司业已在上海扎根的情况下还会决定将其研发中心落户SIP的根本动因。”

  黄荣权对此不能同意更多。他担任碧迪(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美国BD独资设立的子公司——厂长; 美国BD是全球最大的生产与销售医疗设备、系统和试剂的公司之一,自1994年起落户SIP,也是园区历史最久的雇主公司之一。

  去年BD在SIP完成了第三期项目的生产线,现有共逾130,000平米的厂房面积,三个工厂雇佣约1,500名任职于质量, 生产, 供应链管理, 灭菌工艺, 法规事务及研发等部门的员工。尽管BD大中华区总部即在毗邻的上海,但BD苏州作为唯一生产基地、是跨国公司执行其接地气战略的一个重要布局。

  “就生产运营而言,我们相当于‘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因为我们对园区的未来有信心,”黄荣权表示。他补充说,当年在公司入驻之初,园区的人力发展部门就提供了很大支持,——乃至于BD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招聘的员工中有30%依然在此供职。

  而随着BD公司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公司又在另一个维度向园区“要支持”——即:高级技术工。在了解了工厂用工的具体需求之后,由SIP政府支持的一个技工培训学校特别为BD公司的雇员定制化地推出了培训课程。“不仅如此,培训费用的50%也由政府埋单了,所以我们只需要支付另50%的费用,”黄介绍说。

  可以说,(马来西亚籍的)黄荣权是亲身见证了SIP经年转型变迁的外企高管之一。“在过去,人们来这里寻找的是生产线的工作机会;而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从中国各地搬家到此地,有从无锡来的,也有从杭州、上海来的……”他如数家珍似地阐述道,“因为这里的成功发展,从而吸引了越来越高端的精英人才。这对我们来说,亦是与时俱进地满足了BD公司的需要:因为我们[的中国业务]也不断在产业价值链上提升。”

  最为令人兴奋的是,BD新创立的研发团队也在积极寻求与当地公司合作——换言之,亦是园区乐见的企业间互为授粉的欣欣向荣生机体现。

  “众所周知,土地是稀缺资源,不难理解为什么SIP这样的园区这么多年不遗余力地在‘选择性留存产业组合’,”黄荣权分析说,“我也相信,诸如高端电子设备、医疗与卫生、清洁能源以及环境友好性的先进制造业,都是SIP “在打造中国升级版开发区过程中”期望留存下来的。”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