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有速度 有力度 有温度—— 把脉大连“三度”

2015-10-14 09:31:00    来源:人民日报    

  每天诞生200多个老板,每百人中就有1名创业者,每小时都有1项发明专利在申请……这是勇于创新创业的“大连速度”。

  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人才引进无藩篱……这是推进创新创业的“大连力度”。

  大连市委书记甘当“大连智造”推销员,局长手机成为创业热线,开发区办公楼也让给创业孵化器……这是呵护创新创业的“大连温度”。

  “创新让传统支柱产业‘老树发新芽’,创业让现代服务业‘新芽成大树’。大连正拿出‘闯关东’精神,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积聚新动能。”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说。

  传统支柱强筋骨

  新兴产业迈健步

  “大连速度”

  激发发展新活力

  今年教师节,大连光洋科技集团科德数控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前来“拜师”的日本客人。日本三菱重工驻中国市场的30位高管,在看到光洋自主研发的光栅尺等数控机床核心部件时由衷赞叹:“这是今后5到10年日本要专注研发的关键部件,没想到光洋领先了这么多!”

  数控机床,工业母机,智能制造的灵魂。在光洋科技,一排排高档机床代表了“中国智造”即将攀越的新巅峰。

  一台机器代替一条生产线:需要5台传统机床生产40分钟的汽车增压器,一台光洋数控机床只需6分钟。

  一个部件冲破一条封锁线:光洋研发的光栅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倒逼市场价格直降80%,实现了国产高端数控机床首次出口德国。

  “谁说东北制造业都不行了?”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说,“关键零部件和核心工艺的自主创新,不仅让我们替代进口,更实现高端出口,现在订单多得都不敢接了。”

  光洋只是“大连智造”的缩影。创新创业正孕育大连转型升级的新活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科技创新“顶天立地”,为先进制造业强筋骨。

  国内首台套百万千瓦核岛压力容器研发成功,大型船用曲轴下线打破外国长期垄断,外径11米超大型剖分推力球轴承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今年前7个月,大连市授权专利量同比增长23%,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63.4%,一批重点领域关键装备成功国产化,让“中国智造”扬眉吐气。

  科技创新更助推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半年,在工业增速持续负增长的情况下,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产值增长高达20%,其中海洋工程装备产值更是增长了95%。

  ——业态创新“铺天盖地”,让现代服务业迈健步。

  在大连心医国际的远程会议室大屏幕上,青海县级医院肿瘤病人40G大小的病理图片只需5秒就能清晰显示到每一个细胞。通过这套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病人电子病历可直接从县级医院转到三甲医院,危重病人还可在基层医院直接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

  “互联网+医疗大幅提高了医疗资源配置的效率,病人和医院都欢迎。”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郭晓红介绍说,企业的互联网远程医疗系统现已覆盖了全国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每天都有1000多例疑难杂症进入心医的数据库,企业年收入已达2亿元。

  以心医国际为代表的大连服务业正加快发展,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746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较GDP增速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0%,比第二产业高出近5个百分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成为提速服务业发展的一匹快马。

  ——草根创业“欢天喜地”,扩大就业有了新出路。

  在大连理工大学南门外,10辆绿皮车组成的火车主题创业街格外醒目。老火车餐吧、家庭聚会游艺室、瑜伽馆、披萨店……这个开门营业4个月的创业项目,一个车厢一个主题,让原本杂草丛生的废旧轨道和废弃的绿皮车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新热点,更带动了60人就业。

  第一家创客咖啡、第一家贸易型企业孵化器、第一家金融主题众创空间……年初以来,大连创业平台如雨后春笋,如今已近20家。今年前8个月,大连市创业就业人数为23197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9%;新登记企业数和注册资本,分别同比增长了6.09%和60.4%,创新创业正成为滨城的城市主旋律。

  开启“导航仪”

  清除“拦路虎”

  “大连力度”

  让大众敢创新乐创业

  创新创业如火如荼,离不开支持的沃土。大连把创新驱动提高到城市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支持创新创业有力度。

  支持创新创业的力度,来源于理清观念,解放思想。东北振兴要在新起点上开始新征程,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更要增强内生活力和动力。“东北需要再出发,需要第二次思想解放。吃‘老本’,独木成不了森林;靠‘输血’,枯木抽不出新叶。不等不靠就得自己闯,大连要争当东北创新创业的领头羊,打造中国智造的发动机。”大连市市长肖盛峰说。

  ——振奋精神信心足,大连有本“明白账”,创新创业家底实。

  “大连是国家级开发区最集中的地方,是东北地区科研成果最集中的地方,万人拥有专利发明量全国最高,仅国家高新企业就有上千家。这些就是大连人创新创业的底气。东北振兴看辽宁,辽宁崛起看大连,大连的后劲就是创新。”大连市委常委、金普新区党工委书记张世坤说。

  ——理念一变天地宽,大连开启“导航仪”,立足市情不跟风。

  年初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化工、造船、装备制造业为传统支柱性产业的大连也难独善其身。这三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80%,这么大的体量能否完全退出?模仿南方沿海城市完全“腾笼换鸟”行得通吗?

  “创新创业不搞空中楼阁,必须实事求是。”大连市委、市政府深思熟虑: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业态支持培育,“三手”一起抓创新。

  大杨集团是大连本土服装品牌,一度受到欧美市场萎缩的影响而销售低迷。在政府支持下,大杨找到了专业化、差异化、网络化的转型新路,现在创世高级定制订单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旗下线上品牌优搜酷,今年前8月销售收入增长了40%。“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政府没有把传统制造业当包袱,而是帮我们想出路,谋新路,给了我们转型升级的信心。”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说。

  支持创新创业的力度,来自于深化改革释放的滚滚红利。目前东北经济的主要问题就是体制机制问题,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还是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政府权力减了,审批时间短了,创新创业愿望更浓了。

  半小时办完核名,不到一小时拿到营业执照,一个工作日办结“四证一章”登记,所有审批都在一栋楼里完成……今年9月在大连金普新区注册大连罗特威直升机研究所的投资人陈百寿深有感触:“其他城市最快也要5个工作日才能审批完成,金普新区只要一天,这速度比美国还快!”

  在全国率先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大楼之外无审批”,这不仅是金普新区的承诺,也是大连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今年7月,大连市政府再次“瘦身”,削减行政职权逾46%,成为已公布“权力清单”的副省级城市中保留权力最少的城市。大连市还建立了市公共服务行政中心,全市34个涉及审批的部门均成立审批办,进驻同一栋大楼,使审批时间节约224天。不断创新审批机制,让大连形成了“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创业环境。上半年,仅金普新区就吸引了3149户内资企业注册,同比增长62%。

  ——打造人才政策新高地,吸引力高了,人气旺了,创新创业后劲儿更足了。

  创新创业,人才是关键。今春伊始,大连就着眼于进一步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打出招贤纳士“组合拳”,把人才支撑战略上升到新高度。给予国内外顶尖人才安家费300万元,让创新人才安心扎根;针对顶尖及领军人才给予连续两年、每年2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让创新人才专心攻关;只要是符合大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的人才,大连根据岗位需求程度补贴10万元到30万元不等,让企业大胆引进人才不差钱。

  ——推进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重头戏,税负轻了,壁垒少了,创新创业动力更强了。

  金秋9月,大连湾跨海大桥打下“第一钻”。这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我国又一项特大规模桥、隧、岛跨海交通集群工程项目,更是大连市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体市政基础设施,标志着大连在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破除投资藩篱,减轻企业税负,大连一手为企业“开源”,一手帮企业“节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众创业潜力。今年以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项目已确定24项,首批7项总投资211.6亿元;直接为创新企业减轻税负20多亿元;还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育龙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力缓解企业“融资贵”。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正进一步增强大连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提供“百宝箱”

  搭建“金鹊桥”

  “大连温度”

  让大众能创业创成业

  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老办公楼“变废为宝”的故事被创业者津津乐道。

  这栋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小楼因管委会搬迁而一度空置。有人提出趁楼市火爆炸楼卖地,也有人建议新建金融大厦赚取丰厚租金。最终,管委会集体决策“筑巢引凤”,将老楼改造成大众创业的核心地带——众创空间,既缓解创业场地难寻的“老大难”,也在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搭建“金鹊桥”,更为园区向“又高又新”发展培育“潜力股”。如今,这座已经入驻23家创业孵化器运营企业的小楼,已然成为大连创新创业的新地标。

  创新难,创业不易。有想法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任何一个项目,无论大小,都要面对筹集资金、寻找场地、注册招工等实际难题。让想创业的人能创业、创成业,大连从小事、实事、难事入手,推出一系列创新创业的帮扶政策,为创业者打开“百宝箱”,建起“金扶手”,让创新创业之路暖意浓。

  让想创业者敢创业,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

  “创业之初,我们只有20平方米的会议室,很多创客只能站到楼道里‘旁听’。后来管委会主任主动把自己的办公室让出来,我们感动得不行。”大连创客空间创始人于跃指着办公室外的照片墙,“今年园区又提供了700平方米的场地。这不仅是更大的活动场地,也承载着更多创客的创业梦。”

  不仅解决场地问题,大连还尽一切办法保障创业者的基本生活。今年上半年,大连高新区管委会把一部分公租房拿出来招引人才,推出了200套创客公寓,专供创客团队使用。根据创客的需求,面积20~40多平方米不等,租金比市场价格低50%左右,可拎包入住。众创空间还提供食堂,15元就能饱餐一顿。

  让敢创业者能创业,增强创业者的创业本领。

  今年以来,大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邸树军见到的创业者、投资人比过去5年都多:组织企业家、创业导师到创业公共实训中心免费授课,协助创业者与各政府部门沟通审批难点,甚至去医院打吊瓶治疗重度荨麻疹前,还被几个大学生“扣下”和投资人一起谈创业项目。

  “现在的创业孵化基地,早已不再是提供一个办公间、一点资金补贴的单一模式。政府就是通过全陪伴的方式,激活各类生产要素,让创业团队实现素质提升、信息互换、资源互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邸树军说,在大连,创业培训既讲究政府主导,也诚邀社会参与,绝不闭门造车。组织实施的创业培训“千人计划”,让创业者、投资人“走出去”“请进来”,既有现实中的讲座、实训,也有微信中的思想碰撞、生意撮合,让创业者的实际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让能创业者创成业,初期融资、推广都得有政府“扶上马、送一程”。

  针对高校毕业生,大连为初始创业者发放担保贷款9469万元,受惠面100%;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全面实施“育龙计划”,由政府出资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合作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大连育龙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提供低成本的周转性贷款;大连还将争取设立东北首家全国性的技术交易平台,开展专利交易、债券交易、创业小公司产权交易等业务,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上下齐心、真抓实干正点燃创新创业的“大连热度”。大连市委书记唐军亲自当“大连智造”推销员,到深圳考察学习时还不忘给大连光洋与比亚迪牵线搭桥;大连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开办了《创业英雄》真人秀,20分钟的节目就像免费活广告,哪个项目一上镜,第二天就开始火爆……

  “因为政策引导得好,大连创业氛围明显浓了。”大连创业工坊投资人戴敬涛感慨,如今每天商谈的创业项目已经从过去三四个变成了20多个,再也没有人质疑他当年“南雁北归”。

  从戴敬涛的办公室一直南行至海,就是旅顺老铁山,我国鸟类迁徙通道上最大的陆地驿站。每到秋季,千百万只候鸟都会来此驻足,其中不乏罕见的珍禽。戴敬涛觉得,与秋季候鸟一样,创新创业人才也在归巢。“像我这样从深圳等一线城市回大连创业的人正在增多。政府筑起了创业创新的金巢,怎么会引不来创业的金鸟,孵出创新的金蛋?”

  (转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2日6版)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