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政策思路

2015-09-16 14:19:00    来源:陕驻沪沪办    

  一是加强理工科院校及重点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应用科学类人才。创新人才,尤其理工科人才集聚形成规模化的创客簇群,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上海创客簇群在张江、杨浦等地初具雏形,但影响力还不大。上海可考虑引进世界一流理工院校来沪建立分校或联合办学,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力度。同时,鼓励和支持本地高校进一步发展理工科院系以及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科学类专业。上海也可参考纽约几所新建工科院校的“产学合作”教育理念以及“双导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面向实践的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更多应用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上海目前已有创业苗圃 71 家,孵化器149 家,加速器 14 个,也涌现出近百家咖啡沙龙、朋友圈、创业媒体等新型“众创”服务机构,且很多受政府资金扶持。然而,很多孵化器由所在园区管委会直接管理或其下属企业代为运营,在孵化和投资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民间“众创空间”发育不成熟、发展能级不高,部分对政府扶持体系依赖度高。建议借鉴纽约政府做法,对“众创空间”进行资助但不主导创业活动,在具体事宜如平台筛选、项目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注入更多的市场化基因,构建公平、开放、多样的社会化创新创业浪潮。 

  三是大力推动“众融”新业态发展,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建议建立公私合作的创投基金、政府提供高额贷款担保等,通过引导闲散资金助力大众创新创业,不仅能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还能使民间资本真正发挥社会及经济效益。同时,建议政府通过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相关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在创新创业基地建造公共食堂、公共咖啡馆、公共医疗室、公共活动中心,实施“经济适用房”计划等途径,多方调控居高不下的商务成本,切实解决“创客”成长的烦恼。 

  四是持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创新要素的集聚吸引和全球联系。持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与优化升级,为人与人之间的有效联结以及创新资源的紧密联系创造优越条件。其中,良好的 ICT基础设施是实现知识有效传播和信息快速传递的重要载体。根据 2014 年《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报告》指出,上海千人宽带上网人数排名第 12。上海应进一步加快生活、休闲、交通、信息通讯等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并以此为纽带,加强创新要素的集聚吸引和全球联系,进而提升上海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