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创新创业堵点,为发展破阻清障

2015-08-19 09:29:00    来源:重庆日报    

  简政放权并不只是简单地做减法,更要体现在服务理念和监管机制的创新上。因此,衡量简政放权的成效,不仅要看“瘦身”的程度,更要看制度创新的力度。

  在创新创业的时代潮流下,各种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针对这些新业态的审批和监管,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有新理念、新办法,表现出新状态、新作为,顺势而为,因时而变。

  8月17日人民日报开始推出“简政放权,期待打通堵点”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企业成长故事揭示“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审批阻碍,聚焦行政审批跟不上创新发展新形势的现象,查找正在深入推进的简政放权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还存在哪些新堵点。

  耽误行者赶路的,有时是鞋中的一粒沙子;妨碍道路畅通的,常常是那一两个堵点。同理,创新创业正处于高峰期,如果不能清理审批和监管当中的沙子、疏通创业道路上的堵点,势必影响到发展新引擎的良性运转,阻碍创业创新。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线教育平台沪江网依靠“互联网+”优势,虽然突破了教育空间的限制,却无法打破审批中要求必须要有教学用地、创业者必须要有从教5年教育经历的制度藩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拖慢了发展的脚步。而沪江网在创新创业中遭遇的审批尴尬,恐怕同样在折磨着更多的创新创业者,而这些堵点的存在,已然成为企业成长的烦恼。

  那么,该如何打破藩篱,终结创业创新所遭遇的审批和监管尴尬呢?有人提到简政放权,这自然是可靠路径。事实上,随着简政放权的纵深推进,尤其是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的取消,为创新创业释放出了巨大的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情。

  但也必须意识到,简政放权并不只是简单地做减法,更要体现在服务理念和监管机制的创新上。因此,衡量简政放权的成效,不仅要看“瘦身”的程度,更要看制度创新的力度。既有的、针对传统业态的服务理念和监管机制,未必能够匹配新形势、适用新业态,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服务升级,才能为创业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把握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一点,应当成为简政放权纵深推进过程中新的共识。

  面对传统政策对新业态的不适应、不匹配、难联动、存空白的现实,相关部门应该从针对传统行业监管和服务的固化思维上解放出来。针对新业态,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主动发现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堵点,从而想方设法去疏通和破解。比如说,“互联网+”联接、改变甚至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相关部门如果依然沿用针对传统行业的政策来审批新模式、新业态,很容易制造资源错配,成为新业态发展的“拦路虎”。

  对于创新创业而言,时机转瞬即逝,经不起落后的行政审批制度的耽搁和拖延。业态已经发生了迭代,审批和监管的政策也应该紧跟创业创新的节奏,及时更新迭代。因此,简政放权,既要去冗就简,也要加快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让其与新业态相匹配,才能更好地疏通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体制机制堵点,为发展破阻清障。(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