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激发员工活力 创新创业成生动“应用场景”

2015-08-05 10:1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如果长虹的员工能够有一些人出去创业,围绕长虹确定的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领域去创业,能够成功,成为百万千万富翁,那是我非常高兴的事情,我非常满意,长虹只是做一个很小的股东就可以了。”这是2013年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在当年两会期间首次对外透露长虹关于内部员工创业的想法。现在,这个想法已经成为了现实,遍地开花,基地+基金的模式正不断催生一个个弄潮儿大胆进入商业世界,围绕长虹形成一批科技型的中小企业。

  目前,长虹的创新孵化池里已储备了涉及软件开发、移动互联网、移动视频通讯、云平台等领域,包括位置定位、浏览器、裸眼3D、视频通讯、老年关爱手机等19个项目。“这些项目都采用“基金+基地”的模式来运作”,长虹创投基金筹备小组组长任宗贵透露,创投基金与风投类似,公司设立专门的项目组寻找项目,之后将业务公司化;基地与孵化器类似,为初创企业提供从注册到运营的一揽子服务,帮助创业者成长。

  在成都、绵阳、深圳等地,通过创投基金、创业基地和内部创业计划三大部署,长虹探索出了“大平台+小团队+众创新”的员工创业模式。长虹的资源有效嫁接到初创团队上,能够让初创团队在短期内获得成长优势和速度,这个是外部的创业团队难以具备的。“企业的渠道、技术、产品线协调资源让小团队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长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广泛的合作,实现项目投资+产业孵化+产业集群的全新孵化器,从而实现‘内激活力、外聚人气’的开放式创新模式,达到长虹产业生态建设的目标。”

  这种变革带给长虹的是一种鼓励创新,鼓励优秀的人得到更高成长和回报的文化。“我认为,对长虹这样的充分竞争的企业来讲,文化就只有两种:一种是创新的文化,一种是死亡的文化。” 最近,长虹控股公司副董事长、四川长虹总经理刘体斌在谈及长虹控股公司总经理招聘时对长虹的文化有个总结,“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创新有个前提叫做宽容失败,如果没有宽容失败,就永远不可能有创新,不创新就只有死路一条。”

  长虹创客大赛冠军王金宝创办了“四川逸客科技有限公司”,这位资深软件技术达人主导开发的“E客智能营销服务平台”,以O2O的模式把整个城市的线上和线下全部打通,开创全新的营销服务模式,在成都多个地区应用开来,已经吸引了多家风投机构。

  以百库、逸客、刀旗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快速成长。长虹创投项目组组长任宗贵告诉记者,“第一就是,通过内部创业,实现对长虹产业链条的完善,从上游、下游进行扩展;第二就是促进长虹体制机制上的变化和突破。因为长虹是一个生产规模化的企业,更是一个传统企业,在大规模制造、销售方面有一些优势,但是另一方面有制约,比如说现在拥抱互联网,这方面可能在机制上会有一些不太适应。所以长虹希望通过做创投基金也好,做内部创业也好,机制上能够有所突破,或者是有所创新;第三个就是培养一些人才。”

  “长虹在以一种极低的试错成本进行战略布局”,家电行业观察家梁振鹏看好长虹的尝试,他认为,“大企业的内部创业实际上是大大降低了创新成本和创新门槛,让小团队有机会可以利用大公司的资源、规模和品牌,做出重大的产品和商业创新,这些新产业的排头兵极有可能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大产业、大市场。”这既是长虹内部创业的初衷,也是长虹内部创业的硕果。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