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1+1+7"格局

2015-07-31 09:2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为广州博斯特公司机器人在珠江游船上为旅客提供服务,该公司正筹建全球首个聚合旅游、购物和教育为一体的机器人体验中心。 本报记者 郑 杨摄

  广东省近日印发《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以深圳、广州为龙头,形成“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跟随广东省举办的“粤创粤新”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主题采风活动,前往珠三角5市调研。

  近日,广东省印发《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15-2017年)》,明确了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方案:以深圳、广州为龙头,连同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个地级市共同创建,形成“1+1+7”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创建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珠三角各地将如何着手?记者调研发现,各市依托各自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已明确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不同定位,初步呈现出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新格局。

  在广州,记者见到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3D打印的人体软组织植入物——由广州迈普科技生产的硬脑膜,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接近自体的硬脑膜,已在30多个国家应用数万例。“在生物3D打印这个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领域,迈普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体现出政府扶持的身影。”该公司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袁玉宇告诉记者,他2008年从美国回家乡广州创业至今,公司先后获得6000多万元的政府项目扶持金,这使得迈普敢于在研发上持续高投入。

  像袁玉宇这样成果卓著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在广州市已有129名。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正是广州市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最大优势所在。谈到与广东省其他城市的错位发展,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广州是广东省的科技中心,拥有全省70%的高校和科研机构、70%的科技成果,广州应进一步利用好“科技中心”的资源优势。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这一“短板”上向深圳学习。

  为继续引领珠三角创新发展,广州正努力实现“双倍增”目标:一是科技经费投入倍增,2017年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比2013年实现倍增;二是科技孵化器面积倍增,到2017年达到800万平方米,吸引更多创客、科技企业来广州。

  在深圳,记者看到重大创新成果密集涌现,产业化势头如火如荼:中国创新药物先锋微芯生物,做老百姓用得起的救命药;全球领先的无人机企业大疆科技,客户遍布100多个国家,五六千元的低价让无人机真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全球最大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正筹建全球第四个、国内首个国家基因库,撬动万亿级市场……

  深圳市副市长张虎告诉记者,深圳当前的趋势是,加快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创新转变,从跟随、模仿式创新向源头、引领式创新跃升。近年来,深圳培育了45家源头创新、研发与产业化一体推进的新型研发机构,超常规布局了1146家创新载体。目前,4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等领域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他透露,深圳作为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接下来将加快推动示范区条例和实施方案出台,以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保持和扩大创新政策领先优势。

  佛山和东莞同为典型的制造业大市,制造成本上涨的压力、科技资源匮乏的挑战,使2市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依托国内大院大所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机器换人、发展智能制造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众多功能各异的智能机器人令人大开眼界:全国首创的马桶喷釉机器人,自带记忆功能,熟练师傅只需操作一遍,所有动作流程便可在机器人手上完美呈现;柔性焊接机器人,能实现不锈钢无痕打磨,解决了传统焊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据介绍,研究院每月都与当地企业召开需求对接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就研发什么样的机器人。

  “佛山未来的定位是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目前装备制造业总量达5168亿元,占珠江西岸6市整个产业的半壁江山。”佛山市市长鲁毅说,机器人的创新和应用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对佛山意义重大。目前,佛山的车间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达到2万多台套,但截至6月底,机器人的应用仅3000台套,差距还很大。今后,佛山将对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自主研发推广,另一手则引进国际先进机器人品牌与国内企业结合,更好地发挥佛山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中的龙头作用。

  在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针对家具、毛纺、模具、电子等传统制造业而研发的数十个系列的行业关键装备,同样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全自动毛纺编织机只需5人,便可达到原来50人的劳动生产率。

  不同于佛山制造,以加工贸易起步的东莞制造,为东莞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占全球18%,全球每10双运动鞋就有1双产自东莞,平均每5人就拥有一件东莞产毛衣。东莞市近年来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中科院、清华、北大、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共建了24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介绍,目前东莞正积极推行“互联网+东莞制造”,推广智能化工厂和定制化生产。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试水个性化定制,虎门的服装、厚街的皮鞋、大岭山的家具等个性化定制生产已渐成规模。未来,东莞制造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新一轮的制造变革中重新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经济日报记者 郑杨)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