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 08:56:00 来源:网易财经
清华大学教授、《知识分子》主编 鲁白
网易财经12月14日讯 2016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大国图新 重启增长”,经济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网易财经全程直播。
在《2025科技展望》的分论坛中,清华大学教授、《知识分子》主编鲁白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大学是最容易国际化,最开放的一个地方,特别是一流大学。
以下为文字实录:
鲁白:在今天我想要讲两个题目,我的演讲的题目是《科技创新与投资》,这是一个我平时很少讲的话题。这个演讲里面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今天的“双创”的环境下,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中国的高校在科技创新当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高等院校可以为科技创新做些什么。第二个是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投资人,可以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做些什么。
我先来谈一谈科技创新中国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中国取得了哪些进步,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一个大家公认的不争的事实,就是中国对于高科技的投入在逐年的增加。
有一个统计,说是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对R&D的研发的投入增加了5倍,举另外一个例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对于科技的基础研究的投入也是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成长了30多年了,中国的科技的投资量,尽管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刚才李部长讲了一个企业对于高科技对于研发的投资,只有0.9%,这个是相对来说相当低的。
这个需要进一步企业对于R&D的研发要增加,但是国家对于这个投入是逐年在增长,这是中国明显的优势或者是进步。
由此带来的是产出的增加,中国的科研的论文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尽管我们在重大的科学发现,突破性的技术方面,还跟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距离,但是从数量方面来讲,已经是占了在世界第二了。从专利的角度是世界第一,尽管专利有没有用,有多少是有用的,这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另外一个我们的进步,就是说我们的人才的培养,中国的博士的学位,得到了博士学位的人,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了,最近几年以来,也有大批的各行各业的海归从发达国家回到中国,参加祖国的建设,所以这是第三个。
第四,就是举国上下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一个热情从政府到百姓到企业,大家都意识到这个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上面,出现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我觉得就是一句话“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相当低”,30%,我不晓得是从哪里来的,我个人的体会要低很多,在创新创业里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死亡谷”,就是大家知道一个高科技的创新从研究到开发到技术转让到产品的上市,需要经过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最后还要通过一个市场化、商业化才能在市场上面取得成功。
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创造发明在很早期已经死掉了,有一些好不容易到了一个产品的阶段,但是由于不能被市场或者消费者接受最后死亡,“死亡谷”在整个高科技创新里面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在中国这个现象更严重。
高科技的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包括国家、企业、创业者。但是我觉得大家可能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今后中国50年的发展,经济靠的不是消费,不是服务,或者不仅是消费和服务,而是需要有原创的高科技的产出。
我们回顾一下从高等院校、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的情况,一般来说从一个科研到最后能够进入市场,大概要经过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科学的假说,对这个假说进行验证,这个包括最后新该连形成,新概念形成以后,要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技术的研发,要有能够到了第二步,就是技术的开发。
第三步就是要产生所谓的样品,这个东西已经是可以有用的东西了,这个样品不等于产品,样品需要有大规模的生产的,需要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慢慢就变成了一个可以卖的产品。但是这个卖的产品部一定市场接受,从一个产品到商品还有一段的距离。
在整个研发链上面,大概有两个部分,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个是资本资金,一个是人在。资本上面国家对于科研的投入相当大,政府的基金往往是投在第一步跟第二步,就是说在概念跟技术层面。当变成一个样品以后,风险资本社会资本包括PE都来了,然后当你这个样本变成产品了进入市场以后,企业包括金融市场,都会对这个研发做买单。
但是这里面缺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从一个概念到技术完成以后,从这步到变成一个样品,变成一个可以用的产品的,这部分的研发的投资是相当弱的,这部分的投资政府不太管,风险资金又觉得太早,也不愿意管,所以这个早期的研发是三大缺陷其中一个。
第二个缺陷,我们的人才,我们的人才是比较专业化的,怎么说呢?就是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工程师,他不太有市场的训练或者市场的观念,而我们在市场做产品的这些企业界的人又对科研了解相当少,所以我们当中要架一个桥梁,不光是物质的桥梁,还是人才的桥梁,这里面需要有CEO的人才,金融的人才,财经的人才,法律的人才,项目管理的人才,这个人才团队,才能够嫁接把一个科学的发现,一个技术的突破,最后接到市场这个环节里面去。
另外我们需要有创新创业人在的培养,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最早做科研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必须经常想到做的这个科研,可能对于市场对于社会有什么影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一个人才,才能够做出市场能够接受的产品跟商品出来。所以简单来讲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存在三大缺陷。
为了应对三大缺陷,我讲讲我自己的经验,我们讲讲三个方面做的努力。
第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大学是最容易国际化,最开放的一个地方,特别是一流大学。过去几年当中清华大学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其中包括走出去、请进来比如说以色列是创新的国度,创新是全世界一流的,有一个人写了《创新的国度》,我见了两次怎么学习创新创业。还向高科技的企业学习,包括走出去,去了Facebook等全世界公认的科技创新的企业。
通过讨论、学习、思考,我们逐渐想清楚了,想明白了,我们需要有创新创业的人才,我们首先要了解创新创业的人才,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质,进行一些思考,这个是我个人的所谓八大特质。
大家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我们创新创业的人才需要有远见,清晰的愿景,将来做什么样的产品和企业。对自己所干的事情充满了激情,有相当的自信,要有一定的坚持力,他们是那种一直鉴定,百折不挠,遇到困难不轻易退缩的人,有一定的冒险精神,不满足于现有的回报也好,收入也好,他们是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还有一定的危机处理化解能力。
对于变化的环境有相当的快速的灵活性跟适应性,另外他们所做的产业产品科研,往往是相当具有创新性,是有与众不同的。他们必须要有相当的领导力,能够鼓动他人有号召力,能够让大家一起为一个目标努力。
还要跟别的行业交流沟通,所以沟通协调的能力相当重要,组织能力也相当重要。最后是努力及自律下的专注,对想要做的事情有一直的关注,有相当强的执行力,要能够把idea变成一个可以操作的事情。
第二,所谓的创新创业是实践的东西,很难在课堂上教,所以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干中学。清华大学几年前做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东西,就是X-lab鼓励学生包括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活动,把创新创业的壁垒降低,主要是有创业项目的学生以及有创意创新想法的学生进入一个公共的场地,在这个地方,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辅导跟支持。
包括假如说需要技术上面的支持,学校的教授可以帮助,你需要资本有投资机构、天使基金、风投提供资本,你需要各方面的产业方面的经验有校友的资源,有企业的资源,包括我们清华大学科技园的资源,最近慢慢开始得到地方政府高新区的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把很多的创新创业经常要遇到困难的这些给帮助解决。
所以这个事情发展非常蓬勃,这个是几个月以前的统计,400多个培育项目,200多个公司,60多家公司得到融资,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目了,看上去是一个非常欣欣向荣蓬勃的一个情况。
但是两年以后,在我们国家出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这样一个环境下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些反思,在校园里面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首先是学生有一部分学生就不安心的,在学校里面不认真学习了,而是脑子里面想创业,有一些老师、一部分教授觉得这个做科研,是要集中自己的精力做科研,怎么能够让学生专心地做科研,这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跟讨论,最后我们就对自己的目标,跟我们这个高校的科技创新有了新的定位跟策略。首先我们大学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不是说所有的学生或者大部分的学生都要创业,但是我们要教给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创新创业的技能,创新创业的想法。
另外我们是要培养新一个时代的创新创业的领袖人物,我们将来假如说需要创业的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特质,就像我刚才讲的一些基本素质。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个高科技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原始创新,要有很高的科技的壁垒,才能有别于一般社会上的创新所以高校的创新要有自己的特点。
根据我自己个人的经验,在美国的特点好的高校,斯坦福,MRT这样的学校往往是教授出来做一个领导,做一个高科技的公司,教授的学生参与其中,接受了这个风险资本在社会上运作,很多现在非常有名的公司至少在生物科技领域里面至少是教授,而不是学生创造的。
最后我们尽管说不希望很多学生都出来创业,但是我们需要在很早的时间在学校里面灌输所谓的企业家精神,我们有一个校友,北极光的邓风解读了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跟领导力。
第三,高校创新怎么加强我们的原创?高校创新需要有新思路、新模式。大家可能听说过所谓的孵化器,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做,有一些学校在做,主要提供场地,给你很低的租金,甚至不要租金,里面有仪器设备,有税收上的好处,希望通过吸引风险资本变成高科技的公司,这个公司最后可以变成IPO也好,或者是卖掉也好,或者跟大公司签订战略合作伙伴也好,有一些部分做得更好的,就是还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包括商业导师、企业人的培养方案、CEO夏令营,诸有此类,有一次学校也会做这样的事情。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说我们去培育,而是我们的原创在哪里?我们的原创,我们的科研项目都是在教授的实验室,教授关心的以及学生关心的是怎么样发表论文,而不太关心这个研究是不是能够最后进入高科技的产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一系列的功课,使得把这个创新创业的壁垒下降,我们讨论以后,就想出一个所谓叫“二级孵化器”的概念。
我们希望在教授的自己的实验室,就有一个早期培育我们学校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包括公共技术平台,因为不是每个教授能够花得起一个很高精尖的技术的仪器设备,我们提供公共的平台,提供专业经过多年培养的技师,包括还要提供研究生,提供实验场地,学校方面可以做的。
我对于企业家,对于投资人的建议,企业家可以做一部分的投资,这个投资可能是风险相对来说很高,但是回报也很高,但是所需要的资本是相当小的,在这个阶段所需要的资本是相当小的。我们有一些校友,想要捐赠做公益,有一些人希望把自己的名字留在教室上面或者一个建筑物上面,有一些人希望支持贫困的学生,我希望有一部分的企业家、投资人能够捐一部分钱来给早期的培育。
当然的,我们也不能局限于资本是从捐赠来,有一部分可以是地方政府,有一部分甚至是学校自己募捐,支持早期的项目的培育。
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能够参与到其中,变成我们所谓的企业家导师,这是一个被国外已经证明了一个相当有用的做法,我们已经成功的企业家回到学校给教授、学生沟通,帮助他们使得自己的项目更能够接地气,接近市场。
在这个很多很多项目的早期培育当中,当然有一部分会死掉,还有一部分存活下来,成功率会高,这一部分再进入孵化器,成功率相对来说会比较高。
另外还有一个来源,我们缺的是原创,原创有一部分可以从教授来,另外一部分从第三方来,我们也对这个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我们跟斯坦福合作,他们有一些非常好的原创的想法和项目,通过我们的合作可以进入我们的孵化器。
教育部:明年起高校要设创新创业教育课2015-12-15 08:44:00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2015-12-15 08:45:00
“度人度己”:看百度如何帮助创业小伙伴2015-12-14 10:21:00
把创新创业精神溶入学生血液2015-12-14 09:46:00
深圳创新创业环境受香港年轻人青睐2015-12-14 0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