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构建面向人人的创业平台

2015-12-11 10:04:0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当前, 众创空间等新兴创业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但众创空间同样需要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开展经济行为, 同样需要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过程中不断产生 “造血” 机能。 众创空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烦恼? 又该如何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 记者近日进行了相关采访。

  成都创客空间、 杭州梦想小镇……当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大潮, 勇做弄潮儿时, 许多地方园区平台正发挥着促进 “双创” 的重要作用。 在上海、 深圳、 杭州等创新创业氛围活跃地区, 一批各具特色旨在促进创业创新的众创空间不断涌现。

  打造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2015年1月4日, 由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探访深圳柴火创客空间, “创客” 进入国内大众视野,并被赋予了代表创新前沿的标签。1月2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 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到众创空间。

  2015年3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把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引擎之一。 随后, 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提出, 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 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在 《意见》 中, 众创空间被定义为低成本、 便利化、 全要素、 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这也表示众创空间与传统的孵化器、 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有所不同。它的核心是开放、交流和共享。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众创空间要在研究创客空间、 创新工场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 不断优化现有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 从而发挥创新创业政策“互联互通” 系统有效性, 构建面向人人的创业平台。

  创业生态日趋完善

  实际上, 在正式提出众创空间之前, 我国已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孵化器、 加速器、 创业苗圃等一系列创业服务平台。 在这些平台的帮助下, 创业环境日新月异, 创业观念与时俱进。 科技部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底, 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国家级孵化器达600家, 非国家级超过10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 累计孵化企业约6万家。 在孵企业从业人数突破158.3万人,同比增加10.16%,创新创业规模不断增大、效率显著提高,出现了大众创业、 草根创业的 “众创” 现象。 但是作为孵化器本身,却存在盈利模式单一、 主要依靠房屋出租盈利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MBA中心副主任刘春晓说: “我个人理解, 与传统孵化器相比, 众创空间重点不在空间, 而在于众创: ‘众’ 指大众参与, 而非仅精英参与; ‘创’不仅指创新创业, 还应包含创意创投, 泛指创业服务的全链条。 因此, 众创空间除了能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 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全要素、 专业化的创业服务能力。 科技部也一再表示, 众创空间的发展绝不是传统的房地产建设, 而是在现有孵化器和创业服务的基础上, 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 可以说, 众创空间更像是科技部和中关村之前提出的创新型孵化器。”

  各地实践 模式不一

  北京在应对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机遇、 打造创新2.0时代的开放创新空间方面, 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2006年北京就启动了“三验” 应用创新园区 (AIP) 的探索, 旨在通过体验、 试验、 检验“三验”, 在城市管理领域打造覆盖整个城市的开放众创空间。

  “体验” 指用户体验, 这是创新2.0以人为本、 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体现; “试验” 指研发单位试验, 这是一个与用户共同试验的互动过程; “检验” 指第三方检验,实现与标准化工作的对接, 以利于对创新成果价值的公正评估, 为新技术、 新应用、 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应用创新园区 (AIP) 被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政管委于2008年5月联合授牌,并与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Fab Lab(个人创造实验室) 一起被称为三大典型的创新2.0模式。

  除北京以外, 在上海、 广州、深圳、 杭州、 南京、 武汉、 苏州、成都等创新创业氛围较为活跃的地区, 也都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 大众创新、 开放创新、 协同创新形势, 逐渐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 比如上海的新车间、 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 杭州的洋葱胶囊、南京创客空间,等等。

  全球创客运动的兴起使得众多人士开始将创意通过实践变成现实, 这一过程在大学校园中更具有独特的内涵。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在介绍清华大学i.Center空间的运行情况时表示:“创客教育是学生在 i.Center 自制创意作品的学习活动中,在创意作品的制作、设计及产品化的过程中,通过跨年级、跨领域的学习,体会创造快乐的一个过程。I.Center可以被看作开源社区创客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识、 创造新事物的实验室, 任何同学都能成为 i.Center的使用者。 学生在这儿可享受以下服务: 提供各种工具和技术; 方便小组交流、 分享知识和资源; 提供一个空间让个人做项目; 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来表达创造力和创新力。”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