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11:08: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山西国新能源发展转型路
■本报记者 曹英 张琴琴
初冬,经济低迷中的山西寒风瑟瑟,但一个企业的身影在16万平方公里三晋大地上满面开花,充满激情。仅11月,先是在大同,确定未来三年将投资近26亿元启动燃气长输管线、液化调峰、加气站、燃气重卡等六大项目;接着在晋中,确定三年内投资30.58亿元;然后在太原,也是三年,投资35亿元。
在山西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中,哪家企业如此出手大方、投资活跃?山西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新能源”)。这家企业不算声名显赫,但观察其近两年来的业绩表现,却构成了山西经济灰霾下的一抹亮色:2015年前三季度,该企业于2013年完成借壳上市的燃气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7.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2014年,这两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速分别是5.25%、41.07%。
走近国新能源,比抢眼成绩单更珍贵的是其从单一煤炭运销贸易产业迈向燃气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的转型实践,是一份当下山西发展极为呼唤的创新创业精神——“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
从煤炭“二道贩”到燃气大亨
十年前,在煤炭大鳄聚集的山西,国新能源的前身——山西省乡镇煤炭运销集团还是一家默默无闻、以单一煤炭运销贸易为主营业务的企业,2006年的营业收入尚不足9亿元。十年后的今天,该企业成了山西以燃气、中药材、贸易三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化国有能源企业集团,拥有山西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独家经营权及200亿立方米混合燃气资源主导运营权,是“气化山西”主力军,也是山西省12户省级转型综改试点企业之一,2014年销售收入346.9亿元,同比增长9.94%。
“燃气救了我们。”对于国新能源缘何逆势增长的提问,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梁谢虎轻描淡写地回答了本报记者。这份轻描淡写的背后是国新能源近十年间发展燃气产业的不懈努力。2003年,经山西省政府独家授权,在落实气源基础上,由国新能源控股子公司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行全省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当时,山西很多人还对能源堆上要不要引入天然气有过很多争论。之后由于体制机制不顺,勘探开发滞后等原因,山西天然气产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从2006年10月开始,国新能源集团倾力转型,开始加快管网建设步伐,加大天然气推广力度。彼时,煤炭产业正处于“黄金十年”期,煤炭价格如日中天,在国新能源的销售收入中,煤炭运销作为基础产业占据着绝对权重,但国新能源没有沉醉在煤炭一时的繁荣中。“我们要解决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竞争的问题,做到在面对不断变换的内外部环境和强大的竞争对手时不断完善自我战略的定位和转型,而战略调整的目的就是把眼睛盯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上,追求利润高端。”梁谢虎从履任国新能源董事长开始就坚定地践行着这一信条。
在加速天然气管道铺设和市场推广工作的同时,国新能源一直积极与山西省级层面汇报沟通,推动政府部门加大燃气产业的规划和支持力度,最终,2010年,“气化山西”成为山西省级战略,由此引爆了煤炭大省的一场能源变革,也引爆了国新能源燃气产业的迅猛增长。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开发,截至2015年9月,国新能源建成了贯通山西南北、沟通国家级气源的5300余公里省级天然气管网,年管输能力超过280亿立方米,管网覆盖山西11市105县(市、区),气化山西104县(市、区)550万户居民1800万人,供气村镇2200个、工业用户520家、商业公福用户10000余家,各类CNG/LNG车辆12万辆,使山西气化率达到50%,远超国家平均水平。
天然气利用率的大幅提升已经对山西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气化山西”战略实施五年来,该省累计供应混合气体123亿立方米,替代煤炭5718.6万吨,减排氮氧化物14.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5.7万吨,烟尘24.6万吨,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四气合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和多源互补的气源结构初步形成。
为什么是国新能源
在对山西省经济形势的调研采访中,一些山西本土官员、学者以及企业家就当前山西经济困境的深层原因向本报记者做了具体分析,大家最终不约而同地指向是观念。本报记者梳理国新能源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发现其锁定产业价值链高端,勇于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正是山西目前破解经济困局亟须的精神动能。
国新能源最初取得的是山西省政府授予的天然气专营权,但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局限于此,而是站在全省高度将山西的燃气资源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开发。梁谢虎解释称,“作为能源企业首先要考虑社会效益,作为国有企业得考虑山西的整体效益,中石油肩负着全国油气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我们作为山西天然气专营企业,有责任站在全省角度布局。”
由此,基于山西丰富的过境天然气资源、产量占全国1/3的煤层气资源以及大量的焦炉煤气,国新能源与相关专业机构一同作出了对山西省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实行统筹规划、统筹开发、统筹市场、统筹运营、统筹监督的规划建议。后来,又引进中港印能源集团国际一流的先进技术,合作开发从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焦炉煤气中提取氢能源的项目。这“四气”也最终构成了2010年“气化山西”战略的基本框架。
为了真正做到对天然气、煤层气等燃气资源的统筹利用,国新能源相继开展了低浓度煤层气提纯液化和焦炉煤气分离提取甲烷和氢气等创新性项目,随着其古县焦炉煤气制天然气项目,山西核准的最大天然气液化工厂项目平遥液化一期工程以及我国第一个天然气、煤层气、瓦斯气综合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寿阳园区热电联产、煤层气液化等重大项目投产,特别是通过建设分支管道覆盖煤层气产气区,与中石油煤层气公司、中海油集团和美国远东能源公司等开展战略合作,国新能源实现了煤层气并网利用的战略合围,完成了山西八大区块煤层气并网利用,2015年预计并网量将超过7亿立方米。山西省燃气产业的多气源格局初步形成。
这一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国新能源对科技、对创新的重视和自觉追求。早在2009年底,国新能源联合晋煤、阳煤、太钢、太原理工大学、日本北川研究所等机构的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天然气加氢、焦炉煤气制氢及低浓度瓦斯提纯液化试点项目进行了详细论证。而且还专门成立了山西省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研究院,坚持每年科研经费1000万元不动摇,吸收国际国内专家及知识产权研发入股,通过长期聘用、底数包干、研发推进、成果分红等方式,推动专家全面展开研究,制定完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
“‘国有企业是保险箱的认识’已经成为历史,全球化的发展、加速竞争迫使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更新自己,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创新力量,注意最前沿的动态。”梁谢虎总是不厌其烦、用尽全力激发团队的竞争力、创新力。“学无止境,追求卓越”、“没有永远的第一,但要敢于永远追求第一”、“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这些企业文化理念一点一滴浸透到了国新能源的骨髓里。
没有创新力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企业就要面临倒闭。正是基于这样一份危机感,国新能源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格外看重,抓内部全员培训的同时,一直坚持分期分批送高、中、初级管理人员到日本、韩国等地的世界知名企业和高等院校进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培训,并且形成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内部人才竞争、人才开发和利益共享等人力资源开发的五大机制。
奔跑,不停地奔跑
近两年来,在煤炭市场最寒冷的冬天,国新能源的坚挺表现证明燃气产业已经成为其产业主方向、利润增长极,用梁谢虎的话来说就是,“在培植他人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国新人自己说:“我们用煤养气花了八年时间,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产业发展到了战略合围阶段。”
今年,国新能源正在推动山西燃气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区间,以管网全省覆盖和以气代煤为特征的第一阶段接近尾声,以加气站全省覆盖和以气代油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接踵而至。在国新能源今年7月份召开的燃气产业项目研讨会上,该公司确定将于2015至2017年,投资195.7亿元建设2000公里煤层气长输管线、428座加气站、10座液化工厂以及4支LNG/CNG物流车队,待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山西省燃气管网大联通和LNG产业链全覆盖。国新能源要在“十三五”期间将山西燃气产业培育成为产业集中度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兴能源产业。
与此同时,国新能源“梅开二度”,走向了“再度转型”的创业路,跨界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和重要产区,山西中药材的种类、数量、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全国前列,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品牌竞争优势,但山西也是中药材产值弱省,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药制剂的发展均显粗放、落后。由此,国新能源将拿出20亿元引进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国际一流标准的化验检验设备,设立前沿性的高端研发机构,打造山西最大、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全国经济都在转型,在追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现在的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不是产品和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市场竞争;不是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竞争,不是换个厂长就行了,而是一个团队治理和应变能力之间的生死较量。”奔跑,不停地奔跑,梁谢虎带着这样的时局观框出了国新能源的未来路径。
教育部:科技成果优先支持毕业生创业2015-12-09 09:59:0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走偏2015-12-09 09:26:00
专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不应成高校“独角戏”2015-12-08 10:29:00
新一轮创业潮来临 众创空间塑造创新创业新生态2015-12-08 10:23:00
“双创国赛”为创新创业搭建发展平台2015-12-08 09: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