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30 08:28:00 来源:成都日报
以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既是成都突破市场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之需,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既是领命国家战略的责任,也是顺应城市创新、持续发展理念的逻辑必然
11月9日,全国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在蓉揭幕。30个国家来蓉聚首、2686个创业项目参加交易、109个全球项目实现交易总额53.2亿元,达成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
一场以城市之名,广聚全球资源要素聚蓉的创新盛宴,其背后是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创新驱动作为成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城市转型缩影。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将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于治蜀兴川战略实践之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置身经济新常态下,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在实践中探索:经济总量破万亿大关之后,如何依靠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由“跟跑”转向“抢跑”和“领跑”?
以创新发展,培育增长新动力
11月16日,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杰克·邵斯达克来蓉。他将与成都高新区合作,在天府生命科技园建设“邵斯达克-四川大学大核酸研究院”,通过跨区域整合四川大学、哈佛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麻省总医院等科研机构资源,推动“大核酸”这样一个新兴产业集群的在蓉诞生。
正如成都在全国率先发力移动互联网产业赢得发展先机一样,这一次在生物医药产业最前沿领域提前布局,成都再一次走在了产业最前沿。
这样的前瞻谋划,放诸正在研究编制的“十三五”科技规划中,并不鲜见。直面“十三五”的成都创新版图,成都正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规划布局更多前沿“智造”,驱动发展“领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已是大势所趋。“十二五”之时,成都经济总量已破万亿大关,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同样会面对投资效益下降、发展空间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发展共性问题。以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既是成都突破市场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之需,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既是领命国家战略的责任,也是顺应城市创新、持续发展理念的逻辑必然。
即将走过的“十二五”,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科技创新“161”总体部署。在此基础上,成都从创新链条不同环节对创新资源的差异化需求出发,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新管理三个重点方向,集成市级部门公共资源,制定“1+2+N”政策支撑体系。
当创新驱动落脚于城市发展,必然催生新产品、新企业、新业态,必然诞生新产业、新模式、新活力。而这些创新驱动之“新”,正是“十三五”城市发展新力量,它将重塑一座城市直面未来、持续发展的全新形态。
以创新发展,激发资源新活力
今年2月8日,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专项创业行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并搭建“创业天府·菁蓉汇”双创平台。
一个计划、一个平台,旨在强化政府推动和市场行动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活双创全要素资源,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打破信息不对称屏障,实现“知本”和“资本”无缝对接。
在新常态下,成都积极推进双创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以创新创业为引领,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从《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再到《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结合自身实际,配套出台共计38项政策文件,初步形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体系。一系列市级政策框架陆续出台,一个顶层设计充分搭建,为双创深入持续推进提供了良好平台。
今年4月,“创业天府·菁蓉汇”电子科技大学专场活动上,一个“80后”海归创业团队带着他们打造的校园社交神器“面聊”登上“菁蓉汇”创业舞台。时隔数月,11月23日,软件创始人“80后”海归、电子科技大学在读博士马天琛,将其在成都高新区创办的“泰聚泰”推向了新三板,从而成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挂牌上市“第一股”,也是成都首个从“创业天府·菁蓉汇”走向上市的创业企业。
“这样的快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都创业创新环境对企业的支持,‘菁蓉汇’给了我们一个迅速面向市场、促成转化的平台。”马天琛分析,互联网的本身就是全球性的,“泰聚泰”是从“菁蓉汇”走出来的项目,完成从成都走向全球是一大跨越,眼下他们的目标,就是让全球高校互联。
以创新发展,探索前行新路径
从“菁蓉汇”走向“新三板”,从成都走向全国,从全国瞄准全球——在成都,马天琛创业圆梦之路,仍在持续。
截至目前,“菁蓉汇”已举办主体活动14场,系列活动50余场,近300家创投机构、超6000家创业企业及团队、30多万人(次)大学生及创业者参与互动,项目获意向投资超1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万户,新增注册资本总额48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和94.4%,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6和56.2个百分点。
“菁蓉汇”城市创业品牌打造的丰富成果,力促成都更深层次思考一些命题——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融合汇聚,直指国际化,促进全球创业创新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最终实现成果转化与交易?
基于这样的思路,成都“双创”之路再次主动而为,先行先试,举办全国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
3天,30个国家、2686个创业项目、109个全球项目交易,53.2亿元交易总额……从资源要素汇聚,到实现创业交流、交往、交易,为了让这样的全球创业创新对话合作机制固化延续,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在蓉达成,从而为双创国际化发展之路作出了更多成都探索。
紧随“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成都加快形成更多注重实效的创业服务体系和创新支持政策,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让大众创业的力量蓬勃生长,让万众创新的活力持续迸发,力争早日将成都打造成为“创意天堂、创客天下”。
以创新发展,构建开放新格局
当前,国家提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再一次,成都从内陆腹地推到开放前沿。从量变到质变,成都加速与世界共融。
“十三五”正在走近。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将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成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在西部大开放中一直走在前沿的成都,正加快打造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中法成都生态园等国家产业合作园区和创新示范城,以创新驱动引领国际之路,将国际合作变成开放窗口。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成都将力争新增科技企业超1万家,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50名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00亿元以上,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以上。
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示范区发展规划,加快“6+4”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实施;推进成都科学城建设,建成天府创客、天府数智谷等创新创业载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国内外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每一次影响全球的经济跨越,都离不开创新的“催化剂”。只有让创新创造之源聚集涌流、活力迸发,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可持续动力。
成都,正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契机,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之路上,行路致远,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 缪琴
国内创业高职多,国外创业高知多2015-11-27 14:07:00
“创新驱动”为发展添动力2015-11-27 09:44:00
人民网:创新创业融入深圳城市血液 福建可从深圳学习什么?2015-11-27 09:33:00
供给侧改革 要向创新创业要成效2015-11-27 09:13:00
创新 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2015-11-26 13: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