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 09:54:00 来源:东方网
以“中国改革,世界机遇”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昨天在上海闭幕。本届论坛由来自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30名中外知名学者和意见领袖共同参与,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改革进程。明年世界中国学论坛将在欧洲和亚洲再举办两场分论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在本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中外专家学者为当下的“创新创业”热潮带来了冷思考。
美国亚洲协会名誉会长卜励德经常走访中国的高校,他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上感受到了比前辈更强的创新创业热情。他说,创新有两个重要基础:信息的自由流动,以及失败的自由:
(实况:中国环境竞争是非常激烈,所以人们很害怕失败,往往失败自由度不够。)
在上海,创新创业则存在另一个问题,常常被称作“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上海怎样在这一波创新创业中脱颖而出,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实况:我个人觉得,商务成本高了点,你在研发的时候,这问题反映不出来,还有激励机制、天使基金、风投等等,但是一旦发明出来以后,要转化产业的时候,马上要进行成本核算了,就觉得上海的土地成本、上海的劳动力成本贵。这样就墙内开花墙外香了。这对全国来说也不是坏事,但是对上海,你总得留下个20/30%。)
王战说,与纽约、东京、伦敦不同,上海中心城区周边还有一大圈郊区,商务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依托这些空间,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
(实况:我们还有临港,还有长兴岛,还有其他一些像嘉定等等,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搞些科创小镇,在科创小镇边上我们能不能形成一个走廊,高科技产业的走廊,沿着地铁沿线做一些布局,这样就把劳动力成本控制住了,这是一条出路。)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正努力从数量经济走向质量经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认为,创新,是实现质量经济的重要手段。同时,他指出,中国这一波创新,还承担了培养下一代企业家的任务:
(实况: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基本上已经是六十多了,而且这一波企业家没有很大投资的冲动,或者因为他们知识结构不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成功,他们基本上是消费阶层。那么现在要培养这样一代,通过一种众创、创新,通过政府政策导向,希望产生新一代企业家群体,这也是为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胡旻珏 赵颖文 实习生颜丽婷)
周鸿祎:对创新创业要放弃“惯性思维" 期权按照个税征税不合理2015-11-23 17:12:00
“创新创业别都盯着‘互联网+’”2015-11-23 14:28:00
鼓励大学生基于创新实现创业2015-11-23 13:36:00
俞敏洪:创新创业要成功最需要三点2015-11-23 13:32:00
2015两岸青创论坛为青年提供广阔舞台2015-11-23 0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