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08:53:00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导读]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全国兴起,创业教育火了。
“双创”时代 创业教育需政校企协同创新
文·本报记者 盛 利 实习生 蒲 江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全国兴起,创业教育火了。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处长王林日前透露,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82%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达到12.2亿元。
“双创”时代,创业教育面临哪些壁垒,教学模式又该如何调整?11月10日,在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的重要单元——全球创业名校高峰论坛上,中外顶尖高校校长、教授及创新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世界创业教育趋势,而政校企合作共建创业型大学成为了论坛的一个关键词。
“在过去,大家认为上大学就应该当政治家、教育家、艺术家,对于优秀大学生毕业后去当企业家并不是很认同,这个理念应该改变,在当今社会要鼓励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去创业。”演讲一开始,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就再次为大学生创业鼓劲呐喊。
谢和平回忆起了今年9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到四川大学访问的一个小故事,丁肇中希望谢和平能推荐几名川大的学子做他的博士生。“他希望推荐的学生不是分数最高的学生,而是会提问题、能提问题的学生。”而在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谢和平也发觉“当今大学生缺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
谢和平介绍,基于以上认识,川大率先在国内大学中建设1万门课程,其中6000门左右的学术型课程,还有2000门左右的创新创业型课程,“就是教学生如何当高管、如何去创业”,另外有1000—2000门左右的社会实践型课程。
而在课程设置上,芬兰图尔库运用科技大学校长尤哈·科图恩则建议学校可以多设置一些跨学科的课程。“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项目,更有利于学生开发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在不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锻炼发展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培育,在论坛上也多次被专家提及。“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我们可能没有足够多的导师来教导学生如何创业。”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教授、中以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约西·大什蒂就表示。
“好的学生要有好的发展,就要有更多企业家来到学校,进行项目开展,让出资机构能够资助学生,并建立导师制人才库。”对此,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创业教育处处长达丁·西娅赫拉·哈密顿则建议,“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喜欢年轻的企业家,我们就可以让年轻的企业家成为导师,由此鼓励年轻人,形成偶像的力量。”
“要促进创新创业,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必须了解谁是利益相关者,他们为什么要进入这个环节。”U-Haul国际公司可持续发展部负责人杨秩伦指出,传统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是由政府或者企业来领导,政府主导的优势是能用行政手段把资金有效调配给具有战略性发展前景的行业,但由于政府本身不做研究,对技术产生环节并不清楚,所以政府没有核心动力去做某一个方面的研究。而企业主导的创新创业虽然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却并不会从国家层面关心哪些行业具有战略性发展前景。“而当下出现的由大学来主导创新创业的模式就是一个比较平衡的模式,大学提供技术,政府更多是倾向于提供政策支持,而企业提供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
而这也与成都推行的校(院)地协同创新工程不谋而合。
去年8月,成都市出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成都十条”),明确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用于人员激励,这一比例可不少于70%。此外,结合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成都市积极推动校院地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先后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10余个,促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120个,在重点产业领域组建由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1个。
此外,成都市还与四川大学共同设立了1亿元的面向全球优秀学生的创新创业基金。
“名校发展的脉络,我认为是从单科,到多科再到研究型,最终大学会是什么类型呢?可能就是创业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杨晓波透露,目前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正在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推进“一校一带”战略,以电子科技大学为核心在电子信息领域打造一个以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增长带。
大数据为创业创新提供巨大空间2015-11-18 10:43:00
中国高校正成为创新创业孵化器2015-11-18 10:35:00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让大学生当“狼”2015-11-17 14:01:00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2015-11-17 13:54:00
王童:创新创业没有国界,中加联合创业值得期待2015-11-17 1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