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依赖比赛 一些创业者把参赛作为获取投资唯一途径

2015-11-13 09:42:00    来源:工人日报    

  “我们的项目马上要做第一轮融资,希望在这次比赛上能够有所收获。”今天,在成都市举办的“菁蓉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现场,刚刚结束首轮路演的成都创业者陈诚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当下,各种创业大赛、对接会遍地开花,通过比赛平台争取资金进入,成为一些创业者四处奔走参赛的最大动力。然而,竞技场上的“跑赛”扎堆“秀”能否实现创业者掘金的良好愿景?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各显神通扎堆“秀”

  “我们的穿戴科技,相当于是给空气加上了过滤器,确保我们呼入的空气是洁净的。”

  “停车难是一个痛点,很多小区、楼宇的停车场吃不饱,我们的移动应用,就是为这个不对称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未来我们的睡眠枕头,要探索实现帮助人们造梦,让人们可以在睡梦中学习!”

  90秒路演、3分钟对答……在当天的创业大赛中,16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项目在数百名投资人和观摩嘉宾的面前扎堆亮相,选手争分夺秒,气氛剑拔弩张,一路淘汰、角逐、厮杀,有人问鼎、有人直接出局,陈诚最终仅位列第4名。

  “大家都挺强,有些紧张,没有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30岁的陈诚是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工程硕士,创业之前已经是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高管,之所以参加创业比赛,一方面是为检验项目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与投资人的对接。

  “如果自己能在比赛中拿奖,说明创业项目应该是可以得到广泛认可的。而一旦有投资人看中项目,就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融资。”这是陈诚在艰难的创业初期,投入宝贵精力用于参赛的初衷。

  专注“跑赛”易失重心

  “高水准的创业大赛,才能对创投双方产生实际意义。”担当大赛评委的高潮是成都一家投资创业对接公司的负责人,近一年来经常被邀请出席各类创业大赛。他坦言,当前许多创业大赛在项目的筛选上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尽管比赛能够承载创投双方的对接,但创业者应该在做好相当准备的情况下参赛。

  “投资人对待市场十分谨慎,不会因为几分钟的路演就盲目掏钱。”高潮说,以大赛为载体的台上“秀”可以让创业者达到宣传包装和与上下游项目联动的目的。即使投资人对项目有意向,也一定会综合考量创业者公司的财务分析、净值调查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所以创业者台上要卖力,台下项目的最终落地也要有真功夫。

  当天,不少作为观摩嘉宾出席比赛的投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感慨当前创业者有浮躁情绪。“有些创业者把参加大赛作为获取投资的唯一途径,每天疲于奔命在各类赛场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赛族’。”一位受访投资人称,自己曾在多个比赛中都看到同一个没有任何改变的项目,其结果自然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这足以说明有些参赛者在创业路上失掉了重心,走偏了路。

  “最多不能超过3场,这是创业者的一个警戒线。”同样在比赛现场寻找项目的投资人张学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一个创业项目在3次比赛中都没有脱颖而出,或是没有得到优化,说明其项目本身在落地方面存在问题,即使最终拿到投资,结果也定是两败俱伤。

  应更关注比赛的修正意义

  在当天的比赛中,荣获冠亚季军的参赛项目分别获得了10万元到4万元的创业奖金。然而,对于创业者们来说,万元奖金对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融资需求来讲实在微不足道,落败选手更是得不偿失。所谓风过留痕、雁过留声,一场高规格的创业大赛究竟于创业者而言意味着什么?

  “通过比赛认识到了自己项目的不足,投资人提出的很多问题客观而尖锐,但都十分具有启发性。”来自西安的创业者付向斌在第一轮路演的投票中,就以0分成绩被淘汰出局,但他并未因此提前退场,而是全程认真地在台下观战。“比赛本身更像是一场高精尖的头脑风暴,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创业没有捷径,创业者应该更加关注比赛带来的修正意义。”职业投资人李先生认为,当代互联网模式下的创业项目的确需要迅速与资本对接才能很快做大做强。由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过去传统行业的创业有本质区别,在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投资人谨慎度会提高,所以借赛登峰而一步掘金的创业者少之又少,但作为一个良好的互通、互动平台,比赛却能成为创业者朝梦想不断逼近的强大推动力。“创业者切记要利用好比赛,而不是依赖比赛,因为任何时候核心竞争力始终在项目和产品本身。”(记者 高柱 李娜)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