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须构建支撑创新创业的金融体系

2015-11-13 09:01: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离2015年年关还有不足60天的时间,一些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日子又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离2015年年关还有不足60天的时间,一些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日子又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这不,近日四川省某市的赵市长不断地收到来自本市中小企业主发来的短信,内容无不表达出对银行停贷和缩贷的极度担心。要知道,年关将近是企业贷款的集中到期日,在经济状况不景气的当下,一旦出现银行在企业还贷后进行停贷或缩贷的情况,这无论对于刚刚起步的还是一般的中小微企业而言,无疑都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

  “有人问我们地方官现在每天都在做什么?我们就天天面临这些问题。‘十三五’规划里谈到转型升级,如果企业都死掉了,那么,转型升级的主体都将不存在了。”这名赵姓市长说。

  这当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一个市长要面临的问题。

  金融对实体投资在减少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翟刚近日在出席于成都举办的2015产业与金融论坛时透露,就在上个月,四川省相关部门召集了几大国有银行与相关金融机构进行会谈,他说,总体而言,当下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金融形势不容乐观,且问题突出并值得重视。

  翟刚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1—9月份四川省银行对全社会11%的贷款增幅,银行对工业和制造业的贷款增幅却明显在下降。他表示,这无疑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贷款在减少。

  当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向指引下,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以支持创新与创业。但显然,从金融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中小企业的风险高,经济又下行,客观的现实就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大幅减少,甚至有一家过去长期做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已经暂停了这类业务。”翟刚透露,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重要渠道就是通过担保,但现在担保这条路也越来越难行得通。

  “中小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是嗷嗷待哺,但是在经济下行情况下银行等机构的投资也要讲效益的。”翟刚说,尽管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很多企业有好的产品且有市场,且呈正向增长态势,但是企业还是遇到了资金周转的困难,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中国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锡良对此指出,中国当前的金融结构必须调整。他说:“我们所有的金融结构,包括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都是更加倾向于向国有经济体服务。而对于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的服务却并不真正用心。这就是金融结构的现实问题。”

  刘锡良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发展民营银行,但实际情况却是,在一些地区,自去年经济下行以来基本上各大银行均缩减或部分停止了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对于那些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却仍然表现出贷款热情。

  因此,刘锡良表示,调整经济结构很重要的就是调整金融结构。当下,最重要的并不是发展大型的国有金融机构,而是如何发展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如何让这些机构真正去为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显得更为关键。

  产业发展与金融结构为何错位

  当下,我国无疑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如经济学者许小年所说:没有一个不是产能过剩的行业。而除了传统产业外,许多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过剩,比如光伏产业。

  在谈起为什么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时,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赵辉直言:“我们国家有2000多个县,就像有2000多个经济发展总公司,当地决策者常常是看别的县干什么工业赚钱,就立刻跟着复制。就像复制工艺品一样。”赵辉说,对地方政府的GDP考核和分税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常常出现有的企业明明已经不能良性运转,但地方政府为了维稳,为了表面上的‘生态环境’,不愿意让其破产,甚至尽量保它,并发动金融机构继续为它‘输血’。”赵辉说,结合他的实际工作来看,当前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仍旧缺失,特别是国有大企业。

  在赵辉看来,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产业和金融要有效、深度地实现互融发展。

  而为了支持当下的实体经济发展,赵辉也给出了他的建议,他所在的地方政府在当地建立了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制度,以让政府和银行共同承担风险;建立2亿元规模的周转资金,在必要时刻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周转等。同时,他认为,企业也应着力于向市场本身求助,政府则要为企业协调各种创业投资基金的资源,包括大力推广融资租赁,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培育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等。

  依靠体制创新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生存环境

  “‘十三五’期间,金融必须要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支撑,这是重大的课题,国家讲的稳增长也把融资问题作为紧要的问题来研究。”而除了要改善金融结构,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之外,在翟刚看来,还应协调发展好其他几个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和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

  首先是要形成良好的产业营商环境。“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家缺少投资信心,更有许多企业不得不从实体经济中退出,这是非常严峻的形势,要思考‘十三五’规划就要思考产业与营商环境的关系。”翟刚认为,如何提高投资家和企业家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而营商环境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商环境问题。

  第二是产业与市场的关系。“过去我们做产业规划,往往是先找一批专家和企业家,根据一些产业基本路线和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形成对未来的预期并做出规划,但是这个预期和实际执行结果往往有比较大的差异。”翟刚说,“十三五”规划执行过程中要汲取教训,要重点把握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要深刻思考经济下一步怎么走,思考企业和产业到底会遇到什么问题等。

  第三是产业与科技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全社会的共识,年年都在提,年年都在抓。但我国目前原始创新很少,这恰恰制约了我们国家追上发达国家的步伐。”翟刚认为,仅仅依靠“山寨”品,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如果我们只是延续过去的战略,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翟刚认为,下一步的科技创新,一定要在原始创新上下大力气。其中,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体制改革应作为重点来抓,应该让产业与金融无缝融合。

  最后,翟刚认为,产业与生态的关系也是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生态建设放到了一个高度,我们抓产业不应是单纯抓生产企业和单一项目,而是应该按照体系来抓。”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