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磨子桥的“核聚变”

2015-11-03 08:36: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北有中关村,南有磨子桥”。作为成都科技一条街的代表,成都武侯区抢抓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机遇,实施磨子桥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创业街区。

  日前,成都武侯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正式开街。首批约2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载体项目全部交付,该区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发展”的全新模式发展,到2016年,将在2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载体中创造50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量。

  互联网正强力渗透到我国各大行业,不仅改变了中国人几十年的消费习惯,更悄然瓦解着以价格战为竞争手段的传统商业模式。近几年,传统电子卖场纷纷遭遇寒冬,成都磨子桥、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000062,咨询)北、上海徐家汇(002561,咨询)等国内知名的电子产业集散地纷纷出现销售下滑、商家撤位、商场关门等情况,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不断融合倒逼电子产业转型升级。

  创业团队+科技资源:打造没有围墙的创新创业街区

  当前,国内创新创业界出现了创新创业园区、创新创业小镇、创新创业街区等不同提法。武侯区缘何选择像北京中关村那样打造创新创业街区,创新创业街区与创新创业园区等载体有什么不同之处?

  “武侯区打造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是基于中心城区的城市形态、沿街高校的科技研发资源优势,以及街区的商务办公等配套资源更加完善,可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交通便利。”武侯区经科局党工委书记黄晓颖告诉记者。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为充分激发创新创业街区的活力,成都武侯区印发了《关于“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规划,到2016年,武侯区将形成以高校院所科研人员、青年大学生创业为主的创业人才群体,创新创业载体面积将达到2万平方米,创业投资基金资金总规模将达到3亿元,孵化各类创新型小微企业500家,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挂牌企业达到5家,技术合同交易量达到50亿元。

  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以磨子桥广场为圆点,朝周边区域逐步辐射,覆盖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区域,龙信大厦、百脑汇电脑城四楼和世外桃源广场分别定位为国际创业场、微创孵化器和创新引领区,该区域已经相继吸引了英飞尼迪集团等国际知名的孵化器运营机构入驻。

  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实现创新创业内生发展

  “选择武侯区是因为磨子桥是成都市科技一条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紧邻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厚。”据英飞尼迪集团负责四川市场的投资总监张晓东介绍,他们计划在武侯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打造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孵化器,然后计划在西部智谷打造加速器,同时计划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成长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都武侯区打造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的思路,政府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当“保姆”,聘请孵化器管理机构专家、国家级孵化器运营专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专家等当“考官”,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选出了“管家”,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将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交由专业运营机构打理。

  两核共振+四区互动:助推创新创业项目做大做强

  目前,入驻武侯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的项目为一批具有较强发展前景的起步项目,还包括一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创新创业项目。这些创新创业项目经过深度孵化以后,将实现“核聚变”。

  为加速创新创业,武侯区正积极整合闲置和效益不高的楼宇资源,着力构建一批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众创空间,同时积极引进知名孵化机构,建设一批“孵化+创投”模式的新型孵化器,还将积极发挥四川大学科技园、西华大学科技园在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的带动作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存量土地和楼宇建设创新创业载体,逐步形成环高校和科研院所创业带。

  根据创新创业项目的运营规律,武侯区努力实现街区和园区“两核共振”。与此同时该区还将在有条件的社区和街区周边高校建设创新社区和创业校区,实现街区、园区、社区、小区“四区互动”,最终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点发展格局。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