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8 09:16:00 来源:文汇报
从某种角度看,市委市政府昨天出台的《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似乎不太“解渴”——既没有大手笔的投入,也没有为某些领域大开方便之门的“直通车”……不过,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副秘书长范伟军却嗅出了政策背后的转变:“关注重点从增加物理空间和资金投入过渡到对创新创业软环境的营造上,这种政策制定思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孵化器建设
到目前为止,上海已有创业孵化园区71家,孵化器149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125家,新型孵化器24家。“以前,要被冠以孵化器名称,必须要经过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严雄告诉记者。
对不同等级的孵化器,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孵化面积、服务能力、服务种类等是考核的标准之一,如果评价达不到标准,还有被摘牌的危险。不过,随着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传统评价标准有些不够用了。
据悉,上海众创空间已经形成包括天使投资、产业链、创客孵化、大企业平台、咖啡沙龙、朋友圈、跨境合作等模式,再加上不断涌现的新模式,用老一套标准很难一一对应。比如,朋友圈的孵化模式主要是依靠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果套用老标准,仅孵化面积这一条指标,就将它拦在了孵化器的门外。
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表示,新政策将放低门槛,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孵化器建设中来,而政府将不再进行孵化器认定。
行业协会接过政府“指挥棒”
政府退出会否使上海的众创空间陷入无人监管状态,陈杰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说,尽管政府不再认定新孵化器,但会把这一职能交给有能力的行业协会来做。
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国际惯例,IEEE(美国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爱尔兰工程师学会等历史悠久的国际科技社团就是榜样,这些社团自身能力、认可度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都值得称道,比如IEEE认证的工程师证书在全球范围内都含金量十足。不过严雄也坦言,上海的行业协会要想做好孵化器认定,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将孵化器认定权下放给社会后,孵化器的认定不仅不会松懈,还会更加严格。”范伟军判断。因为和政府相比,行业协会更加“内行”,“猫腻”想要骗过他们的眼睛可不容易,另外他认为此举还将有助于培养出一些专业化的团队。
削减或取消行政审批是盘活市场活力的切入口,也将成为政策制定的一大趋势。据悉,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正在研究将所有火炬园区的认定职能转移到中国技术创新协会,而现有国有孵化器中的国有成分也将逐渐“淡出”,更多引入社会力量。“行政力量弱化后,用市场力量加强行业能力和行业引导,是政府权力‘减法’的意义所在。”范伟军说。
“软”政策切中众创空间发展“痛点”
既不能让“投机者”钻空子,也要让真正有心做好众创空间的从业者受益,《意见》在设计上颇费心思。
“政府对众创空间的支持和补贴,要补贴到众创空间的公益部分上,对于这些机构可以盈利的商业部分,就不能花政府的钱。”范伟军对此深有研究。
哪些属于公益部分?如果说众创空间是服务创新创业者的机构,那么降低这些做服务工作的人的经营成本,成了《意见》一条重要的设计思路。
上海苏河汇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罗钥在招人时,待遇和户口是人才流失的原因所在,“我的公司还处于初创阶段,不可能花几万月薪去请一个职业经理人,然而服务创新创业者又必须是懂企业经营、管理、投资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在众创空间工作能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我就能以较低工资吸引到更专业的人才”。罗钥说。
罗钥的这一渴盼在《意见》中有了回应,根据新政策,众创空间从业者中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3-5年内可办理居住证转户籍。
另外,《意见》中还有“一址多照”(一个地址可以多家企业工商注册)、“创投贷”等新政策,都围绕着降低众创空间经营成本来设计。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上海版《意见》中并没有确定多少年增加多少个众创空间这样的‘硬指标’,但“种子有了成长空间,就会自由长起来”。
盘点习近平关于创新的12条“语录”2015-08-18 08:37:00
促进创新创业 比想象的还“拼”2015-08-17 10:16:00
创新创业须不拘一格用人才2015-08-17 10:15:0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脱胎换骨”2015-08-17 09:52:00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创业是当代海归最鲜明的特征2015-08-17 0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