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艺术记录大陆发展瞬间 在浙台湾青年拓两岸交流覆盖面
中新网宁波9月12日电(记者 林波)集装箱升降腾挪的全球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充满渔家文化的鱼拓技艺,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这是台湾青年陈康泽这几日来拍摄的精彩瞬间。
9月10日至11日,“航”行浙里·两岸共拍秀第三站活动在浙江宁波举行,以陈康泽为代表的台湾青年走进宁波,通过镜头记录精彩瞬间,感知大陆发展加速度,展现新发展格局下浙江之景、浙台融合之美,扩大两岸交流“覆盖面”。
感知大陆发展加速度
在宁波舟山港的码头上,龙门吊升降腾挪,集卡车正在运送货物,一片忙碌。这幅场景在宁波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叶冠贤眼中是大陆贸易发展的缩影。
“作为未来贸易行业的从业者,看到这一幅幅集装箱装吊忙碌场景,首先想到的便是外贸发展的繁荣。”叶冠贤来自台湾台北,来宁波学习已经三年时间,生活中的他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透过这些照片可以了解不同的地域特色。”
据悉,宁波舟山港是全球第一大港,2020年货物吞吐量11.7亿吨。2021年1月至8月,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26亿吨,同比增长5.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36.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7%,港口运输生产保持增长态势。
“将手机拍摄出来的照片发给亲戚朋友,让他们通过照片也能感受到大陆发展的加速度。”在实地了解宁波舟山港发展现状后,台湾青年张宇承直言,宁波舟山港给他的感觉是非常震撼,“望不到边的集装箱,来回穿梭的集卡车,还有多个可以靠泊10万吨级以上的码头,这无一不展现出其发展的硬核实力。”
品位独特渔家文化
固定住鱼身,用不同的颜色在鱼身上涂抹,再用白T恤铺在鱼身上拓印,掀开,一条活灵活现的多宝鱼跃然纸上。来自台湾的宁波大学学生刘安仁体验了一回宁波象山当地非遗文化——鱼拓。
拿着制作完成的鱼拓,刘安仁赞不绝口,“渔文化博大精深,这次摄影课真是太棒了。”
刘安仁拿着制作完成的作品,陈康泽则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这一幕。
据象山县鱼拓非遗传承人王羽介绍,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为生,蕴涵出众多神奇的渔文化和渔风情,丰富而广博,“鱼拓是运用中国传统的拓碑技艺制作鱼的图样,独具艺术魅力,被称为钓鱼人的艺术作品。”
尽管时代变迁,但徜徉在石浦老街中,依然可以品位到明清建筑的丝丝风貌,渔贾文化的连绵气息。
“除了鱼拓以外,象山石浦渔港古城还保留着传统的渔灯制作技艺。”喜爱摄影的陈康泽表示,大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依旧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这让我们可以回望大陆过去的文化发展史,品位独特文化魅力,不断深化彼此间的文化融合。”
分享台湾青年创业故事
“在大陆创业有无限可能,但首先要了解你所在行业的历史文化,做一个接地气的创业者。”从台湾基隆到浙江象山,“90后”台湾青年陈思远在大陆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象山和基隆都是港口城市,相似的人文让人生活在这里非常亲切。”
在此次活动中,陈思远向参加活动的台湾青年们分享了他在大陆的创业故事。
“虽然我才大二,但也考虑过未来在大陆就业或者是创业。”学习金融专业的台湾青年庄清喻表示,陈思远在大陆创业的故事给了她很多启发,“虽然未来我们从事的领域不一样,但通过创业故事分享,让我在大陆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计划在大陆发展的不止庄清喻一人。在大陆,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再到如今的乘风破浪,台湾青年们正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共享大陆发展机遇。
“毕业后计划先在大陆就业,了解情况后再创业。”台湾青年张宇承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他表示此前也经常与一些创业者学习交流经验,“在大陆的这些年,见证了其快速发展的步伐,未来也希望自己能取得好的成绩。”
据悉,此次活动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指导,宁波大学承办。此次活动将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在中国新闻图片网和第二届海峡两岸影像文化周展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