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台湾文创大赛亮点频现 “城市记忆”赋能创意产业
2019扬州台湾文创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日前在扬州举办,大赛从美感、实用性、创新性、扬州文化元素及市场等方面考量,最终选出45件获奖作品。扬州4家单位共签约5件获奖作品,把创意“变现”为文创商品。
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勾凤诚说,这已是扬州举办的第二届两岸文创设计大赛,两岸青年以赛为“媒”开展交流,增进了解、建立友谊。扬州通过文创大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发更多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更以文化为魂赋能城市“双创”,掀起创新创业热潮。
融合搭配,凸显“扬州元素”
2019年大赛前期准备历经7个多月,主办单位先后在台北松山文创园、扬州职业大学等文创机构和院校举办20余场说明会,两岸高校学生、设计工作者及企业热情参与,共征集到600余件作品,其中来自台湾的作品占81.4%。
“光影交错、虚实而生,这件照明灯具,古朴外形难掩其高雅与华贵。”大赛金奖作品《逢光》引入扬州地标性建筑五亭桥、文昌阁等作为造型设想,采用剖面骨架及折纸手法,使静态古建以艺术灯的形式得以呈现。“作品亮点在于采用剪影艺术,简约却更易于搭配,让‘扬州元素’能够灵活融入家庭生活氛围。”大赛评委、铭传大学商品设计学系教授骆信昌十分看好其市场前景。
来自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的评委范欣对金奖作品《SPRING扩香纸组合》的创意感到惊喜。扬州剪纸作为国家级非遗,一般是被人们用相框装裱起来以供欣赏,而这件作品结合现代人喜欢的香水,赋予剪纸“闻香”新功能。设计者吴晏婷说,自己有使用精油的习惯,希望让使用产品的人一闻到这种香味就想到扬州,形成对扬州的特别记忆。
“看一件文创作品,除了注重艺术性,还要看其能否转变为商品,如果消费者没有消费意愿,那‘文创’就会沦为空谈。”骆信昌说。
文创为媒,两岸共叙“扬州故事”
“遵循传统不等于一成不变,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扬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提到扬州,很多人会想到园林、美食、传统工艺,想到瘦西湖、大运河,如何让这些传统文化进一步大放异彩、吸引人们重新认识?如何让它们走出去、走进更多人心里?这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扬州不断尝试蹚新路。两届大赛作品设计秉持同一理念,即借力创新创业,将源自古代人生活的传统文化重新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重现活力。大赛金奖作品《扬州印象》以扬州“非遗”雕版印刷为蓝本,附以扬州诗词,设计成杯垫,可广泛应用于家庭、社交等场景。参与活动的文创企业家纷纷感慨:有了创新和产业化推动,传统文化“穿新衣”更吸引人。
围绕共同的文化主题,两岸设计者展开创新创业的全方位交流,这也让人才和智力在扬州汇集。作品《逢光》获奖团队成员、台湾方旋设计工作室的罗智联说,借此次参赛机会第一次深入地了解扬州,“扬州的建筑配合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非常美!如果不是实地造访、不是亲眼看到,真没办法感受到这样的美,我们希望以‘逢光’主题作为一个测试,今后设计出更多关于扬州的文创产品。”
“在日常教学中,我也会将‘扬州元素’设计引入课堂;大赛开始前就让学生来到扬州,沉浸于传统文化、和扬州学生交流,相信他们一定会碰撞出灵感火花,以后成为事业上的伙伴。”台北教育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学系副教授林义斌希望,通过举办文创大赛激发年轻人的创意,让更多传统文化再次与生活发生联系,进而达到传承的目的。
激活资源,产业呈现“扬州骄傲”
此次大赛吸引了两岸很多企业前来“淘宝”,版权交易也成为大赛亮点。最终,5件创意作品与扬州企业“牵手”成功。而扬州鹊桥仙纸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扬州八怪”系列盒抽产品,自5月份投稿参赛以来已通过线上线下实现批量销售,以一盒仅卖5元创下10万元的销售额,摘下本次大赛首个企业孵化奖。
“发展文创产业,不但要有好的创意设计者,也要有一批有眼光、敢尝试的企业。把作品变成产品,才能发挥文创的最大效应。”扬州鹊桥仙纸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希缅说,要让产品在市场中富有生命力,就必须关注其能否满足人们的某些需求。现在千家万户少不了用纸,类似纸抽产品易落地,再加上独特“扬州元素”能满足消费者的品位需求,附加值随之大大提升。
扬州市台协会副秘书长段雪玲早就看中“高邮咸鸭蛋”和“诵扬州茶包礼盒”的设计,当天签下关于这两件参赛作品的合作协议,“两件作品具有实用性、易投产,如果在具有扬州文化风格的礼盒里装上台湾凤梨酥、高邮咸鸭蛋,扬州元素搭配台湾风味,寓意好事成双,不失为赠送两岸亲友的最佳伴手礼。”
“扬州其实有很多文化产业的优势资源,可以引入贴合度较高的创意设计,加以政策扶持,形成产业化落地,为扬州地方文创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贡献。”扬州市委宣传部此次还专门通过政策杠杆,撬动创意资源向文化产业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