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厦门惠台措施不断落地 台青借助“小三通”踏上创业热土

2019-07-30 08:21:00
来源:厦门网
字号

  厦门惠台措施不断落地,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吸引更多台青来厦发展

  借助“小三通”,踏上创业热土

  青创基地为台青创业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记者 潘薇 摄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潘薇 陈翠仙)每逢周末,五通码头就热闹非凡,崭新的三期候船楼里人来人往。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厦金航线接待的旅客量同比上涨22%,借助“小三通”航线,许多台青踏上了厦门这片就业、创业的热土。两岸人员往来如此热络,是厦门落实各类惠台措施的成果。五通码头三期候船楼的启用,为台胞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环境;青创基地配套齐全,为台青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类展会招商会,为台青提供了对接资源的有效渠道……厦门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台湾创业者,而惠台措施的支持,则让他们在大陆发展之路越来越广阔。

  “小三通”成两岸往来“黄金通道”

  各类展会成为台胞对接资源的平台。记者 唐光峰

  “小三通”见证了两岸交流的变迁历程,也成了两岸人员往来的“黄金通道”。厦门市口岸办副主任王宝玉介绍,2001年厦金航线开通首年,客流量为2万人次,2018年,这个数字变为174.52万人次;截至今年6月1日,两岸海上客运直航(厦金、泉金)航线客运总量突破2000万人次,其中,厦金航线的客运量就达到约1870万人次。元翔(厦门)海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金狮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五通码头接待旅客量同比上涨22%。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两岸民众往来越来越频繁,为了满足旅客的更多需求,五通码头也不断升级服务。今年6月,五通码头三期候船楼正式启用,吴金狮告诉记者,三期候船楼总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是码头二期候船楼的6倍;旅客服务能力也从50万人次/年跃升至350万人次/年。

  五通码头三期候船楼的投用,是厦门市落实“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发挥对台窗口作用,助力打造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黄金通道”。

  “每逢周末,是厦金航线最为繁忙的时候。”吴金狮告诉记者,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决定周末增设船班,今年7月起,厦金航线周末船班从原来的每日往返36个班次,增加至每日往返40个班次,缓解周末旅客运输压力。

  青创基地助力台青“接地气”

  五通码头人来人往,许多台青通过厦金航线“登陆”发展。记者 陈理杰 摄

  在厦门,有不少青创基地,这些基地为台青创业提供了完备的后勤服务,获得了不少好评。

  位于软件园三期的一品威客创客空间,汇聚了来自两岸的创业青年。作为首批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该基地为两岸创客提供了零距离交流学习的平台,以及对接大陆企业的资源,让两岸文创、设计服务资源和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基地负责人表示,目前一品创客在厦门市累计孵化创业团队近1000家,其中孵化台湾团队达136家;累计入驻的台湾青年创客总数超过200人,为台湾青年打造了一个来大陆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台湾青年入驻,从生活开始到公司成立及运营推广,基地都有相对应的扶持政策,让他们能在大陆有更多发展机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解决台青创业“水土不服”也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来自台北的林俊佑正是在自身的摸索和青创基地的帮助下,让自己的创业项目迎来了转机。之前,刚刚来到厦门的林俊佑热情高涨,想要一展抱负,但因为缺乏资源,创业项目无法顺利开展。“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虽然我的游学项目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林俊佑说,由于对于大陆消费者的喜好以及消费模式不熟悉,他的项目推广难以进行,他的信心一度受到打击。但很快他认识到了“接地气”的重要性,重振旗鼓,寻找其他可能性,很快便迎来了一次新的机会。

  在一次创业培训中,林俊佑结识了一个大陆的创业青年,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创业。“一个创业项目想要落地,需要十分了解受众的需求。现在互联网经济炙手可热,我和我的合伙人决定开发拼友团社交APP。”林俊佑说,有了大陆合伙人的帮助,“水土不服”的问题迎刃而解,他的事业有了起色。林俊佑告诉记者,尽管创业曾经受阻,但他还是很看好大陆市场,如今他们的APP推广主要放在成都、南充等地,项目开展十分顺利,符合他的预想。

  经营新项目让林俊佑积累了不少经验,再加上青创基地的帮助,他逐渐摸准了大陆的游学市场。“我发现在大陆做游学,不应该只把目光放在高校团,而更应注重亲子市场,这点与台湾的游学市场很不一样。如今,我也依照亲子市场打造特色亲子团游学项目,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创业这条道路上,林俊佑闯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子,他也时常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不要害怕失败,趁着年轻多闯闯。”林俊佑笑着说,在青创基地里有创业启动资金的支持,也有不少资源分享,但创业项目最后都需要经过市场检验才能知道结果,因此创业项目只有真正“接地气”,才会有长久的发展。

  拓展两岸

  资源对接渠道

  最近,台湾金门海峡两岸事务交流协会执行长苏敏政在厦门忙着将一个农业观光工厂项目落地。这个项目,正是通过两岸协会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苏敏政告诉记者,借助大陆协会的介绍,他们对接到了许多资源,让项目有了新的进展。在惠台措施的推动下,台商在厦资源对接的渠道越来越丰富,除了各协会之外,各大展会也为台商提供了许多资源。

  “我们借鉴台湾农业博览会经验,希望能在厦门思明区打造常态性的农业科研展览园区,台农业者可以利用园区展示新产品和技术,而观光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各种有趣的农业休闲项目。”苏敏政说,该项目将由台湾青创团队来运营推广,引进台湾精致农业的运营模式。

  苏敏政表示,厦门有良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对于台湾农业项目十分友善,提供了不少资源,他们也希望抓住这一机遇,为台湾农业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他说:“现在大陆市场机会多,对于老一辈的台农来说,他们希望能来大陆交流,促成业务合作;而台湾年轻人则希望能来闯一闯。因此,我们打造了相关农业项目,一方面展示业者的成熟技术及成果,另一方面为台青创业提供平台,将台湾特色农业项目通过新颖的方式推广出去。”

[责任编辑: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