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漳州市出台《意见》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2019-07-18 08:29:00
来源:闽南日报
字号

  核心提示

  日前,漳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召开,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部署,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打造对台合作先行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并于近日印发。

  《实施意见》既“着眼大局大势”,又“注重落细落实”,着力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做在先、多贡献。

  努力打造对台合作先行区

  以“通”促融,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

  推进漳台园区、商协会深度融合

  完善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基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加强与台湾专业园区合作,推进漳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深化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漳台行业商协会对接合作,推进石化、机械、电子信息、农业、新材料制造、绿色食品、富硒食品与生物技术等合作

  推进台商投资便利化

  完善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和台胞台商服务窗口建设,实行“绿色通道”办理制,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优质服务

  新设立台企按大陆企业同等待遇进行申请注册,对重大龙头类、示范类台资项目列入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服务,及时跟踪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台资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实行无差别对待和受理,对漳州自行出台的优惠政策,除文件明确规定之外,台资企业均可参照执行

  加大台企出口备案、对外注册指导帮扶力度,促进新台企落地投产

  加强对台行业标准对接

  支持台资企业在漳设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先行开展与台湾在农渔业、冷链物流方面的行业标准认证、采认

  支持台资企业创新发展

  鼓励台企科创板上市,同等奖补台企股份制改造

  鼓励台湾大企业、大集团、著名高校科研所来漳共建或自建研发机构,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平台建设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鼓励在漳台资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国家、省、市级认定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

  支持建设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漳州)设计创意中心,举办好海峡两岸(漳州)工业设计创新大赛

  深化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对台金融合作先行先试,支持台资企业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将台企资本项目便利化试点政策扩展至全市台资企业

  支持台资来漳设立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公司,支持我市金融机构利用台湾银行信用体系,通过“外保内贷”为台企提供融资服务

  增强现代服务业合作。推动漳台生技和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合作,在漳投资的台企用电、用水、用气按大陆同类企业标准执行,享受同等税收优惠政策

  对台农业合作持续走前头

  建设百个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创设南靖县海峡两岸兰花融合发展产业园,加快漳浦台创园闽台兰花产业园、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农机产业园、漳浦海峡花卉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对台农业合作平台

  设立漳台农业融合发展台商联络组,支持台湾同胞取得的集体统一经营林地办理不动产登记,允许凭证融资开展抵押贷款,发展壮大对台农业企业

  提升对台贸易合作水平

  组建漳州市台湾船舶停泊出入境服务中心,出台涉台船舶通关便利化措施

  制订《漳州市台湾船舶维修点诚信管理办法(试行)》,方便台轮维修

  建设台湾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和东山关区对台直邮——跨境电商中转站,加快发展对台海运快件业务

  鼓励沿海地区开设台湾商品超市,加快推动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营

  支持漳州与金门两地企业开展双向合作,扩大金门特色产品在大陆销售

  推进基础设施联通

  加快建设东山城垵作业区码头,完善漳州开发区码头、古雷石化专业码头设施,推进东山外贸内支线开通和对台客货运直航

  市台港澳办副主任郭颖峰:

  此次《实施意见》从酝酿到正式出台,经过27个部门多次协商、征求意见,最终我们聚焦在漳台胞台企最迫切需求,从深化漳台经贸合作、扩大社会文化交流合作、支持台湾同胞在漳学习实习就业创业、方便台湾同胞在漳居住生活等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实施细则,涵盖产业、财税、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影视等多领域,推动漳台交流合作更加热络、更有成效。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开展调研工作,细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举措及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把《实施意见》项目化、精准化,让台胞能真真正正、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市商务局副调研员、博士方志坚:

  围绕《实施意见》,下阶段市商务局将按照全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部署,继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用好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一把手”赴台招商,强化招引重大台资工业项目,加快推动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对台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扶持对台小额贸易和东山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基地发展,力争在更宽领域、更高层面上推进漳台融合发展,不断摸索“漳州模式”、积累“漳州经验”。

  海峡两岸(福建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周俊贤:

  近年来漳台农业合作高潮迭起,逐步形成了由点到面、由零星分散到产业配套、由沿海到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的全面发展态势,也由此确定了漳州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居全国全省领先的地位。特别是通过创办台资农业项目,漳州从台湾引进一大批国内外市场走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优良品种,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实用技术、加工工艺和设备等,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实施意见》的出台,下阶段我市将借助两岸农产业集聚优势,继续深入发展现代种业、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等项目,加快百个漳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及特色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壮大对台农业企业发展,推动对台农业合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努力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

  以“惠”促融,全面落实国家“31条惠台措施”、我省“66条实施意见”和我市“58条实施意见”

  完善台胞在漳居住生活服务

  加大台湾居民居住证办理力度。在全市所有公安派出所户籍窗口、行政服务中心户政窗口设置台湾居民居住证受理点

  快速简便办理台胞换领驾驶证

  许可台胞因经贸活动、居民往来或经大陆主管部门批准参加有组织的旅游、比赛以及其他交往活动等需要,申领机动车临时入漳牌证

  为台湾青年来漳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为台胞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实习岗位

  大力支持台湾高校毕业生申报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市级资助项目

  发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漳州)、漳州台湾青年创业基地的作用,力争将其建成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就业创业中心

  支持在漳台湾青年社工创业项目纳入漳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参赛范围,并帮助项目宣传推广、落地运用

  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台湾同胞凭台湾居民居住证享受所在地居民购房同等待遇,积极为台湾同胞在漳居住生活提供住房保障政策扶持

  放开台湾同胞购房按揭限定,凭台湾居民证享受所在地居民购房同等待遇,享受购买商品房银行按揭相关待遇

  放宽对台湾同胞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条件限制,努力为台湾同胞申请中心城区“安得广”惠民安居工程创造条件

  提供更加符合台胞需求的社会保障

  在全市探索实行在漳台胞职工参照大陆在职工作人员享有办理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等同等政策的待遇

  服务保障台胞就医就学

  在全市医疗机构设立台商台胞就医服务电话,提供紧急就医服务

  满足台湾同胞回台报销医疗费用需求,为台湾同胞提供符合要求的医疗文书

  完善《漳州市台商台胞就医指南》,为来漳投资、居住、探亲及商务、旅游、学术活动的台商台胞提供就医服务

  台胞子女在漳接受学前教育,与当地户籍居民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就读义务教育,实行居住地所属县(市、区)教育局就近统筹安排就学

  受理实际居住在市直小学施教区内的台商子女就读市直小学的空余学位申请

  普通高中采取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录取应届台湾同胞子女考生

  在市属高校就读的台生,按每人5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入学助学金

  支持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等市属高校与台湾高校开展“1+2”“2+1”等模式合作

  在漳就读的台湾学生与漳州学生同等申报各类奖学金、助学金

  扩大招聘台湾教师来漳执教

  面向台胞,招收更多的电子、机械、石化、金融、旅游、医疗、教育、文创、数字经济、现代农业、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发展领域紧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鼓励在台湾地区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台湾教师来漳从事基础教育阶段教学

  安排专门周转编制用于引进符合人才引进政策的台湾教师,与我市教师享受同等薪酬待遇

  支持来漳从教台湾优秀教师担任学术带头人或学校行政职务,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鼓励台湾医护人员和机构来漳执业兴业

  制订公立医院招聘台湾医护人员工资总额计算办法,面向台湾同胞扩大招聘医师;加大补助力度,吸引台湾卫技人员受聘我市急需紧缺医疗学科

  支持在大陆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就读一年后的台湾学生,按规定申请参加大陆医师资格考试

  开辟绿色通道,开展“容缺受理”服务,鼓励取得大陆医师资格证书的台湾同胞,按照相关规定在大陆申请执业注册,期满后可重新办理注册手续

  鼓励台资来漳举办儿科、产科、精神科及医养结合等医疗机构

  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深化涉台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专业司法机制,维护台胞在大陆就业、生活、投资的合法权益

  继续探索平等保护台胞台企合法权益的新路子

  设立台胞权益法官工作室、司法服务联络点,靠前提供司法服务

  推广台胞法官助理制度,探索设立台胞调解员工作室,提升“三员联动”涉台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实际效应

  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涉台巡回检察工作,深化台商检察联络员机制,支持鼓励台湾同胞有序参与检察工作

  建立台籍人员社区矫正协作制度,选聘台商担任涉台社区矫正监督员

  支持台胞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支持鼓励台湾建筑师团队参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乡村建设项目

  对于我市获得省级财政50万元补助的村庄规划设计咨询“陪护式”服务项目,市级财政给予配套补助

  支持台湾社工来漳参与基层社会事务

  对有潜力的在漳台湾青年社工创业项目在市场准入、融资、创业培训和指导、劳动保障等方面进行协调服务,不定期组织社工专家对项目进行指导

  在制定漳州市重点青少年群体社会工作项目实施方案时,开辟在漳台湾青年社工机构申报窗口

  吸纳台湾青年社工参与团属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

  漳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副站长王哲恺:

  提升涉台船舶通关便利化水平,是促进对台贸易合作的重要一环。漳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积极会同市台港澳办、商务局及沿海各县党委政府进行实地联合调研,结合来往漳州航线的台轮特点,研究出台了“作业零等待、线上线下报检、台轮服务专员、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及乡音服务”等5项台轮通关保障便利化措施,有效规范了来漳台轮出入境通关秩序,赢得了台胞服务对象的高度赞誉。下一阶段,我们还将继续立足新时代大背景和漳州区位优势特点,紧紧围绕将漳州建设成为台胞“第一家园、第一站”的工作目标,以提高台轮通关速度、提升台胞归属感为落脚点,有针对地加强软硬件建设,为服务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实现“应通尽通”美好愿景、助力富美新漳州建设奠定基础、积蓄力量。

  加大文化交流力度,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以“情”促融,推动漳台文化交流、基层合作和人员往来向深度广度发展

  加强对台文化旅游产业合作

  以文化旅游为载体,务实推动漳州(东山)与金门、澎湖融合发展

  推动“海峡两岸旅博会”“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漳州)茶会”“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成为两岸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合作主要平台,继续参与办好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美业论坛等交流活动,建设漳州、金门文化旅游驿站,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漳台交流合作重要实体依托,加强与台湾业界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扩大基层人员往来

  鼓励寻根谒祖、族谱对接、朝圣祭祀等活动,促进支持大陆新娘、姓氏家族等群体交流,共同传承闽南文化、祖地文化和关帝文化、开漳圣王文化、保生大帝文化、三平祖师文化

  鼓励漳台相应社团参与两岸交流,加强漳台同名村镇交流

  积极开展两岸社会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两岸行业商协会交流与合作,为台湾同胞来漳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搭建平台

  举办海峡两岸(漳州)乡村产业发展研讨会,扩大漳台基层村里长交流

  加强漳台青年文化交流

  办好“漳腔诵读·众望芗音”海峡两岸(漳州)青少年芗腔诵读两岸民间传统故事、海峡两岸(漳州)青年交流周、漳台青少年非遗研习营等活动

  鼓励台湾学生、台湾社会青年、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青年组织实施学习交流、研学旅行、社团结对、体验对接等专项计划

  支持各地广泛开展夏令营、研习营活动

  组团互访开展体育比赛,增进体育交流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入岛

  积极实施“福建文化宝岛行”,推动“非遗入岛展演”,加强民间信俗文化交流,推动传统文化入岛进校园、走社区

  办好“海峡两岸南词交流展演”,推动漳台南词的传承和发展,密切漳台南词十全腔爱好者的往来

  组织锦歌、歌仔戏等地方戏曲和华安高山族舞蹈拉手舞入岛巡展巡演,开展漳州瓷器(平和青花瓷)、烧制技艺漳州剪瓷雕等非遗特色工艺赴台交流

  面向台胞开展漳州市非遗传承人评选活动,促进非遗项目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

  支持短视频纪录片《两岸民艺》五十集拍摄制作,采访记录海峡两岸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展示中国特别是闽台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和匠人生活

  推动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涉台宗祠、祖居、祖墓修缮保护,留住台胞“乡愁”

  拓展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

  开展“校校企”合作,联合举办职业院校、共建二级学院、成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设立专业

  鼓励台资企业与市属高校联合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二元制”等产教融合模式的人才培养工作

  办好台商发展研究中心、“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强化与台湾院校教育合作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游瑛:

  深化对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是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强有力举措。今年1月初,我市联合闽西南四市在台湾设立了“旅游形象店”,畅通漳台旅游合作渠道;5月17日,“漳州文化旅游金门驿站”正式揭牌,借力文化创意交流、文化产业贸易、文化旅游互动等方式,打造出两地展示文化产业的视窗、体验文旅服务的平台;6月,我市公布的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首次出现台胞身影,这些都是漳州先行先试、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结合《实施意见》具体举措和我市优质文旅资源特点,下阶段我们还将聚焦“全福游、有福游”“花样漳州”品牌,创意融入非遗、音乐、影视等元素,全力推介十大文旅精品线路,促进漳台文旅双向交流、融合发展。

  “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教授吴凤娇:

  《实施意见》的内容涵盖新四通、同等待遇、基层往来和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探索践行以通促融、以惠促融和以情促融三大创新路径,政策创新性高、利益惠及面广、落地操作性强、区域特色明显。未来期待能进一步强化与台湾院校开展“校校企”合作、联合举办职业院校、共建二级学院、成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设立专业等多项教育合作,为两岸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现代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传统建筑修护师陈荣文:

  《实施意见》的出台让人感到振奋。特别是其中提到,要面向台胞开展漳州市非遗传承人评选活动,促进非遗项目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而在今年6月,我刚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这一项目入选“漳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成为首位获评漳州非遗传承人的台湾同胞,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下阶段,我们将会同福建省古厝文化研究会,通过共建产业基地、设计中心及团队等方式,拓展金门地区与漳州地区传统营造技艺的深度融合,把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深入传承并发扬运用到漳州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活化传统文脉,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