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闭幕 达成三项共识
6月7日下午,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研讨会在厦门举办。(中国台湾网 汪明珠 摄)
中国台湾网6月9日厦门讯 (记者 汪明珠)7日下午,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研讨会在厦门举办。两岸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围绕“文化自信与青年未来”“网络文化与青年担当”“文化创新与青年机遇”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组讨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全民族所共同拥有的民族文化,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交流是促进民族认同和凝聚情感的重要途径。”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晓晓谈论中华文化自信与青年未来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来自闽南师范大学的台籍教师施沛琳,在发言中关注台湾少数民族青年的自信与未来。她提出,在共创未来愿景的前提下,建议两岸少数民族青年进行经常性文化交流,彼此交换文化复振的经验。在创新的新时代潮流下,能够进一步进行创意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研讨会上,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所学,各抒己见。学者们的发言普遍从青年群体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责任使命出发,站在两岸文化交流融合传承的历史高度,探讨研究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方法论层面思考和解答实现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课题。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铭传大学教授兼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分别对论坛进行小结。经过一天的主旨演讲、分论坛研讨和自由发言等环节,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在厦门闭幕,与会的两岸专家学者达成了三点共识。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执行董事陈国军对论坛进行总结时表示,实现中华文化创新,在文化创新中发挥两岸青年群体的作用,一要引导两岸青年学习汲取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树立文明自觉、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二要增进两岸青年群体的文化交流,推动不同阶层、不同领域青年群体的经常性对话互动,探索创新两岸青年交流模式,实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包容差异、消除隔阂、增进认同,助力两岸融合发展。三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接续文明、交流共鉴,坚持知行合一、见诸行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足不同岗位、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共同做中华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完)
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执行董事陈国军。(中国台湾网 汪明珠 摄)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中国台湾网 汪明珠 摄)
铭传大学教授兼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中国台湾网 汪明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