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湖北,“惠台31条”这样落地
今年2月28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联合29个部委共同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惠台31条”)。“惠台31条”出炉后,湖北省台办牵头多个部门,让相关条款迅速落地。
连日来,省台办联合湖北日报走访多家台企,探访多位台胞,了解我省“惠台31条”落地情况。
一湾峡水浅,永远中华情。
据统计,湖北赴台第一代台胞约5万人,他们的后代有15万余人。1987年后,回湖北定居的原大陆籍台胞1289人,常住湖北的台胞有3000余人,涉台婚姻1.48万对。
在武汉有台北路、高雄路、苗栗路,台北市也有汉口路、武昌路、襄阳路等。
2008年以来,两地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注册台资企业2671家,实际利用台资112.26亿美元,湖北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台商投资聚集区。
这正是鄂台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53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81种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向台胞开放——“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湖北经济学院台湾青年教师刘其享说,他被推荐参评今年的“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38岁的刘其享来武汉两年,去年在美国出版的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国际经济评论》上发表论文,一举打破湖北经济学院在该刊物发表论文零的纪录。不久后,刘其享和另一台湾教师蔡世峰的报告《建设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对我省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研究》,经台盟湖北省委转化上报,报告部分成果被台盟中央总报告吸纳。
“我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不管最终能否评上,都将更加努力工作,教书育人。”刘其享说。
作为一名研究经济的学者,刘其享对“惠台31条”也有自己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让台胞有了认同感和愿意在这里生根的感觉。”
他坦言,以前台胞来大陆工作,工资确实比台湾高,但是因为职称、就业资格等方面的限制,上升空间有限,“不少人自然会有‘漂着’的感觉,想着总有一天还得回去。”在“惠台31条”附件里,标出了向台胞开放的53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81种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这意味着台胞到大陆工作,不单有超出台湾的工资,还能拥有稳定的上升和发展空间。相信更多台湾青年在创业就业时,会选择大陆,并最终在这里落地生根。”
刘其享不是个例。“惠台31条”规定,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可参加当地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评选。湖北迅速落实这一精神,富士康科技工业园—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聪汉当选省劳模。
台资农业企业可与大陆农业企业同等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我们办企业更有信心了”
4月22日,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杏福农业公司副总经理邱宪雄正在地里忙碌,“在搭玻璃大棚,搭好之后立刻要投入种植。”
2014年,台湾秉承集团和鄂州签约,成立杏福农业公司,在鄂州打造一个以农耕文化、健康教育、心灵环保、生命互敬为主轴的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
目前,公司已流转17000亩土地,主要生产草莓、桃子等各类水果。“基地的投入期即将结束,今年开始,将进入挂果期。”“惠台31条”为台资企业带来春天般的温暖。“第九条说,台资农业企业可与大陆农业企业同等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农业支援政策和优惠措施。”邱宪雄说,作为一个大型农业企业,每年新购和替换的农机都不少,“能申请补贴,对我们是一大利好。”
去年12月,省台办、省农业厅正式同意,设立华容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地点就设立在杏福农业公司。“31条出来之前,省市台办和农业部门对我们已相当照顾,相信31条里的内容会很快落实到位,企业会发展得更好更快。”
省台办经济处负责人介绍,我省对台资企业始终“高看一眼”。201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五大方面23条具体意见,鼓励台资企业发展;201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八项措施》,进一步细化措施,加强对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保障;2016年出台《关于加快台资企业集聚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台资企业集聚发展的16条政策,形成惠台“政策池”;2017年共计为13家涉台园区、68家台资企业、9家涉台园区下拨3000万元涉台经济专项资金。
此外,全省台办系统连续4年开展“千名干部进台企、倾情服务促发展”活动,帮助台资企业排忧解难,令广大台商纷纷点赞。
目前,全省已建成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仙桃台商工业园、宜昌台商工业园等9个台商工业园和黄陂国家级台湾农创园等10个台农园,聚集400多家台资企业,湖北成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台商投资聚集区,台商安居乐业的态势业已形成。
基地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住所图文:“到武汉3年,值!”
“到武汉3年,值!”4月17日,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说到自己在武汉的创业经历,力翰教育公司CEO吴志荣赞不绝口。
吴志荣的母校台湾元智大学从1997年开始推广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科普教育工作,目前,海峡两岸每年有数百万小学生参加元智科学课活动。2012年,元智大学博士毕业的吴志荣在上海成立力翰教育。“上海成本高,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压力巨大。”吴志荣说,当时,一个月房租就接近两万元,加上市场开拓速度慢,创业的前两年,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014年5月,武汉市东西湖区相关领导到台湾元智大学考察,热情邀请吴志荣和团队来汉发展。反复考量,吴志荣和团队在2014年底将公司迁到武汉。“一来就被武汉的服务惊到了。”吴志荣笑着说,工商注册时,创业基地的工作人员已把所有表格准备好,全程指导他填表,之后需要跑部门的过程,也由工作人员代劳,“甚至留的电话都是基地工作人员的,他们承诺保姆式服务,真的是这样!”
如今,力翰教育的“科普教育”项目已在武汉多所学校推行,公司员工从当时的50人增加到现在的250人,年营收达7000万元。“正在进行融资,希望未来可以成为基地的第一个上市企业。”吴志荣说,力翰教育将开放股权,大量引入大陆资金,彻底融入大陆。
吴志荣是东西湖青创基地的台湾青年代表之一。自2014年5月,基地成为全国首家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后,台湾青年创业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皇鼎生物科技已与华中农业大学正式签订中草药GNP种植示范基地协议;台湾力展国际创意育乐有限公司落户基地,创办新营想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在孝感、随州等地建设户外拓展实践基地;中恒源(武汉)咨询公司已与TCL、艾特包装等大型企业达成合作……
基地招商部部长刘菊芬说,基地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住所,并在注册公司、扶持资金、商业计划等多方面进行服务。设立1000万元的两岸青年专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东西湖区“金山英才”计划中单独设立台湾青年专项奖励,根据项目情况可获5万元—50万元资助以及其他人才奖励政策。“我们还建立30余人的创业导师团,定期开展创业门诊。”刘菊芬说,今后将继续加强服务,让台湾青年在武汉安心生活,舒心创业。(陈鹏 伍洋 韩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