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联谊行”走进浙江 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大陆
“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这是此行最惊喜的收获之一。”在浙江衢州中国儒学馆参观时,台湾翰雅文化机构创办人陈春霖对本报记者说。8月14日至20日,他和近百位台湾文化界人士一起,参加“情系钱塘——两岸文化联谊行”,饱览江南风光,细品江浙文化。
传统文化融入城市血脉
“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已举办15届,此次走进江南水乡浙江,衢州是其中一站。
让陈春霖惊艳的,不是衢州中国儒学馆精美的陈设和丰富的馆藏,而是一群身着汉服的小学生。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在馆中各展览点担任小小解说员,侃侃而谈的样子儒雅又大气。馆中央的舞台上,还有十余名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演奏传统乐器排箫,吟唱《诗经·郑风·子衿》篇,声音嘹亮,曲调优美,引来台湾嘉宾阵阵喝彩。
“我特意问了,这些小学生都是志愿者。”陈春霖说,孩子以这种方式亲近儒学实在是太好了,这就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化是什么,就是中国文化长期的熏陶。大陆在推中国化,岛内民进党却在搞‘去中国化’,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衢州有这样的文化氛围并不奇怪,当地素有“南孔圣地”之称,北宋靖康之乱后,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高宗赵构南渡,诏建衢州孔庙。参观孔庙时,两岸嘉宾齐向孔子像行三鞠躬之礼,仪式简洁却意蕴深长。
多位台湾嘉宾提到,传统文化在浙江有很好的传承,令人欣慰。台湾代表团团长洪孟启说,不管到博物馆还是儒学馆,都看到了大陆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用心,比如大运河博物馆的手工艺中心有很多互动区,让孩子可以早早地接触文化。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乌镇。当台湾嘉宾问起当地民众如何看待乌镇戏剧节时,文化乌镇公司副总经理邱建卫表示,乌镇戏剧节每次都会推出加演场次,让当地居民免费观看,“乌镇的老百姓很自豪,他们知道汤显祖的《牡丹亭》,也知道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他们对环境的美有很深刻的认知。”
今日浙江的确精彩无限
7天时间里,两岸嘉宾从杭州启程,经乌镇、宁波、衢州、开化等地,一路赏青山碧水,宿秀美古镇,观都市繁华,看农村新貌,参访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大学院校、文创园区,行程满满,收获满满。
“大陆变化太快,太大了”,是台湾嘉宾与记者交谈时说的最多的话。今日浙江的确精彩无限。钱塘江两岸,新城灯光秀70万盏LED灯在30栋摩天大楼上投下炫丽光影;水乡乌镇里,造型极具现代感的大剧院与古意盎然的小桥流水人家相映成趣;宁波老外滩游人如织,衢州水亭门老街像一幅国画;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里,先进的数码设备和教学理念让台湾嘉宾赞叹;就连小小的开化县都令人惊奇,该县根缘小镇规模巨大的木雕群让人叹为观止,而华埠镇金星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范例,石头房民宿“二食一宿”最贵的房间一天房费高达2000元人民币。
发生巨变的绝不仅是市容市貌和经济数字。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车昀庭说,她十多年前来浙江上虞祭祖,感觉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5年前带学生去哈尔滨参加冬令营,感觉已经大不同。此次来浙江,看到城市硬件上的变化固然是翻天覆地,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变化,“从活动安排得这么周到,接待细腻度这么高,就可以看出人的观念、管理水平的进步。”
有台湾嘉宾表示,这次活动安排可用“全程无缝对接”来形容,每位嘉宾的车号、房间号、用餐座位、行李分送等,无不事先安排妥当。代表团在开化县用晚餐时,主办方还特意找出8月份生日的4位台胞,给大家送上生日蛋糕,安排之用心和贴心可见一斑。
对大陆文化发展有信心
一周行程中,台湾嘉宾看到了好山好水,看到了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看到了文化发展的脉络。此次活动中,嘉宾们参观了10座以上的博物馆,拜访了西泠印社、天一阁等著名古迹,还观看了非遗民俗展演。陈春霖说,浙江有很多文化根脉在创新中发展,都是文化现代化适应的成功案例,这让他非常佩服,也因此对大陆未来的文化建设很有信心。
台湾嘉宾看到了两岸交流合作的广阔空间。“80后”林靖格在台北拥有一家小型设计公司,他参观杭州创意设计中心后表示希望能有机会来杭州发展,“我的公司以竹艺设计为主业,浙江竹资源很丰富,市场广大,应该有机会”。台湾陶艺学会理事长叶志诚说,这次来浙江也是为了寻找合作机会。他认为,台湾长于创意和营销,能赋予产品更多的现代性和功能性,而大陆则在制作工艺方面底蕴深厚,两岸正可优势互补。
7天时间里,台湾嘉宾与大陆朋友亲密接触,看到了更真实的大陆。80岁的孔子第七十五世孙孔祥楷对台湾嘉宾说,衢州孔庙的祭祀方式与众不同,要向孔夫子汇报子孙的生活状态,汇报“我们干了什么,吃了什么,生活得怎么样”。“你们来大陆,也主要是来看老百姓生活得怎么样嘛,多来走走,误会就没了”。孔老先生睿智的话语,引来嘉宾们会心的笑声。
[责任编辑:刘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