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之友沙龙在京举行:台湾学子聆听长辈建议 畅谈“31”条
中国台湾网4月16日北京讯 (记者 陈放)4月14日,由民革中央主办的“第十一次台青之友沙龙:‘31条’大家谈”在北京大学举行,旨在探讨“31条”措施的发展方向与青年学生的需要,让台湾学子在聆听长辈们的经验建议之外,提供一个能传递在京求学感受、未来实习与就业的规划,以及遇到问题得以发声的平台。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台湾硕、博士研究生以及在北京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及经常往来两岸的青年代表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第十一次台青之友沙龙现场(中国台湾网 陈放 摄)
“31条”进一步提升大陆高校吸引力
“‘31条’出台后,第一个告诉我这个消息的还是台湾朋友,大家对‘31条’内容有很多期待。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在‘31条’以外还提出了很多建议。”“31条”措施出台后,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李霭君的心情十分的激动。
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李霭君(中国台湾网 陈放 摄)
就业台湾青年代表邱琼怡也谈到了在“31条”出台后自己再回台湾感受到的新变化,“很多亲朋好友都来问我在大陆求学就业的建议,计划把小孩送到大陆来拓展视野”。
“今年申请报考北大的台湾学生数量是往年的四到五倍,报到率也有望提升至80%到90%”。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惠济州老师透露,今年北大对台招生规模和质量都比往年有了很大进步,这与“31”条措施的出台有着很大关系。
为了让来到北大的台生学得好,在大陆留得下,更好地为两岸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据林思聪老师介绍,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为台生提供了同大陆学生一样无差别的管理和服务。
创业不是一个好玩儿的事情
民革企业家代表团仔圆妞品牌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峥与华灿工场董事长杨学兵介绍了扶助台湾青年创业、就业的相关工作。华灿工场一年多接收了16个台湾实习生,其中最长实习了五个月,最短两个月,并与台湾实习生深入交流,从企业宣传册到品牌墙都有他们的参与。“我们本身就是创业团队,大家都是青年人,很快就融合了”。 杨学兵十分欢迎有意向留在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来到华灿工场实习就业。
华灿工场董事长杨学兵(中国台湾网 陈放 摄)
“凭借一己之力,靠本科学历想出来创业其实是非常难的”。谈及在大陆创业经验,民革企业家代表们纷纷建议台湾青年先就业再创业。
“我发现台湾的学生特别腼腆,到了工作岗位上该主动就要主动,主动就是效率,做到嘴勤眼勤手勤。” 北京罗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艾奇志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座台青的阵阵掌声。艾奇志还对台湾青年提醒道:“创业不是一个好玩儿的事情,如果说创业就是为了挣大钱,千万不要去,创业一定是要做些有价值的事情。人生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当你没有办法去求助他人的时候去就求助书籍。”
北京罗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艾奇志(中国台湾网 陈放 摄)
“31条”让大陆企业愿意尝试聘用台湾人
就业台湾青年代表国美资本投资副总裁王皓在分享大陆求职经验时指出,由于台湾同学“对大陆的行业、商业逻辑并不是很理解,以及 HR工作成本和对于台湾人流动率的担忧,台湾同学在大陆就业市场上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台湾同学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能在大陆深耕发展。
针对目前台湾青年在大陆的求职现状,在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兼人事部经理邱琼怡认为,要特别对大陆企业加强“31条”的宣传,“让人事部门知道企业聘用台湾人流程不会很冗长,增加对台湾人录用的意愿。”并用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台湾的青年宣传,让更多的台湾青年有意愿来到大陆求职。
就业台湾青年代表邱琼怡(中国台湾网 陈放 摄)
“能感受到‘31条’已经开始在落实了,我就是被我们公司录用的第一位台湾实习生。”刚刚在北京找到了互联网公司实习岗位的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生张聿纬发现,“大陆很多公司开始愿意去接纳,尝试聘用台湾人,希望台湾人能带来一些新的刺激。”
用更好的心态去拥抱变化
“没想到这里的硬件设施建设得这么好,跟小时候念书和新闻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已经来到大陆11年的邱琼怡聊起了自己来到大陆的初印象。在大陆正式开始工作后,邱琼怡感到两岸在语言表述和通俗习惯上还是有很大差异,适应起来很辛苦。她十分感谢民革的支持和协助,“就像是在台湾的亲人”。现在自己“口音都有些变化,彻底融入了大陆生活。回台湾买东西别人都问我是从大陆哪个省份来的”。
“这边发展得很快,日新月异。” 就业台湾青年代表国美金融薪酬绩效主管蔡欣耘鼓励台生们“用更好的心态去拥抱变化”,不要抵触学习大陆的拼音输入法和语言表达习惯。
就业台湾青年代蔡欣耘(中国台湾网 陈放 摄)
“台湾相对停滞的经济环境,人才在市场上的不流动,很难获得成长机会”,因此台湾青年陈郁宏在2016年选择来到大陆求职,目前担任国美集团培训主管一职。他建议目前在大陆求职的台湾青年要着重考量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团队的能量。“薪水不是最重要的,大陆市场成长太快了,即便不跑也会被推着往前,就像你挤地铁一样”。
“31条”让台湾青年产生更多新期待
台生在大陆买房不能贷款、乘坐高铁要到火车站取票、8位编码的台胞证使用不便……在自由讨论环节中,台湾青年们围绕“31”条的落实各抒己见,也提出不少务实建议,希望大陆能“多鼓励一些民间企业在生活的消费平台设计开发的时候就考虑到台胞证注册使用的问题”。
“跑了十多家银行,接受我申请信用卡的银行只有三家。再过一段时间,我还会去银行看看申请信用卡的流程”。陈郁宏希望,“台湾人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身体力行,提出建议,反映问题,不断地帮助‘31条’去优化”。
听完大家的经验分享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关平教授很受启发,他指出“随着‘31条’措施的出台,打开了更大的一个空间,希望大家能有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市场。” 对于台青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作为民革今后讨论的议题去推进解决。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关平(中国台湾网 陈放 摄)
据了解,“台青之友沙龙”每季度举办一次,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次,活动先后就两岸青年情感沟通、两岸关系发展愿景、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生活状况、两岸青年文创产业合作、台青看“两会”、建言“十三五规划”、 职场规划分享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完)
[责任编辑: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