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女台商云南寻梦 大山里种出“绿人参”

2018年05月25日 09:00:00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5月24日电(记者姚兵)多年前,罗霓云从台湾阿里山带着梦想来到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大山中。如今,她在云南创办的企业将采自深山里的山葵加工后远销海外,让更多人品尝到“绿人参”的滋味。

  出生于澎湖的罗霓云今年56岁,在她看来,山葵就是绿色的人参。这种经济价值极高的蔬菜兼药用植物,主要用于制作海鲜调味品青芥辣,具有强烈的香、辛、辣独特风味。

  罗霓云大学学习食品加工专业,毕业后在阿里山一家企业研发销售土特产,后来接触到山葵产业。“阿里山出产的山葵主要供应高档餐厅,市场需求量较大。”罗霓云说,看到商机后,她就加入这个行业,起初做销售代理,后来发挥专长,购来原料简单加工后出售。

  然而,当时阿里山的山葵行业竞争激烈,加之政策影响了当地的山葵种植,罗霓云原本梦想着开发更多产品,却难以实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云南也有人种山葵,于是决定“去看看”。

  1999年,她来到云南昆明,一下飞机就被宜人的气候和美丽的景色吸引。更重要的是,云南省相关部门希望发展山葵产业,让生活在大山里的群众脱贫致富,这让初次到云南寻梦的罗霓云感觉“机会来了”。

  经过一番考察,罗霓云于2001年在昆明市宜良县投资建厂,设立了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得益于她在台湾十几年的积累,公司拥有稳定的海内外客户,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为保证原料供给,我们根据出口蔬菜检验检疫相关管理要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扶持农户种植山葵,种植基地分布在云南洱源、保山、禄劝、会泽、宜良等地的偏远山区。”罗霓云说,这些高寒山区的空气和土壤基本无污染,适宜种植山葵,经济效益也比老百姓之前种其他农作物高。

  洱源县炼铁乡高罗溪村村民余灿辉家种了10亩山葵,去年收入10余万元。“我们都在海拔2600米左右的山地种植,以前种洋芋卖不了多少钱,现在一亩山葵的收入平均超过6000元,高的能卖一万以上。”余灿辉说,公司有收购保护价,农户们就比较放心。

  余灿辉说,其实1997年村里就有人种山葵,但种出来卖不掉,直到跟罗霓云的公司合作后,才有了稳定的销路。余灿辉现在负责管理公司在洱源县的山葵种植基地,这几天,他正带领种植户采收山葵叶杆,为保证新鲜,这些叶杆要连夜运往宜良的加工厂。

  昆明川达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曹艳介绍,目前公司有山葵种植基地2000多亩,种植户约600户,为偏远高寒山区的农户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除了带动农民发展,公司还解决了当地120多人的就业。

  十余年来,罗霓云把重心放在日本、泰国、美国等海外市场,主要销售新鲜山葵的叶杆、根茎,以及山葵酱,年出口量2000多吨,占总产量的90%以上。

  罗霓云认为,公司的产品虽然在海外受欢迎,但出口订单有限,市场体量太小。“于是4年前我们加大深加工投入,探索研发更多适合大陆客户口味的产品。”罗霓云说,公司把山葵和一些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及民俗文化结合包装营销,推出了玉龙雪山葵酱、山葵瓣拌酱、山葵芝麻酥等产品,让客户在品尝山葵食品时,也能体验云南的民族特色文化。

  “在这里,我实现了理想,也感到满足和幸福。未来,我期待把大陆市场份额提高到50%,甚至更高。”罗霓云说。

[责任编辑:雍紫薇]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