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栅栏台湾网红“食堂”——李宜萤的小生意和大思维
原标题:北京大栅栏台湾网红“食堂”——李宜萤的小生意和大思维
“你见过老板在门口跟客人讲‘拜托你下次再来’吗?”在百年粮店改造成的北京前门豐食堂餐厅,老板李宜萤笑着说起今年暑期顾客盈门的窘迫,“真的是店面太小,顾客太多”。
时序进入10月,餐厅稍清闲,她已安排员工休假以及一次东南亚集体旅行,思考却一刻没停。“我计划做一家从红豆汤衍生的甜品店。但现在中式甜点卖不出好价钱,年轻人还不喜欢。我想突破这个难题。”
豐食堂,僻处于北京大栅栏商圈一条胡同之中,仅容八九张方桌,是被北京十余家美食、时尚媒体报道过的“网红店”,老板李宜萤来自台湾。
她说,“豐”取自儿子的名字。“这个字很美好,丰食、丰物、丰境界。”李宜萤介绍。改造后的粮店小而精美,摆放着她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工艺品,包括每一张形制不一的方桌。
12年前,李宜萤带儿子从台北来到北京,她做生意,但无关餐饮。“我在台北时就世界各地跑,觉得台湾虽然很美,但还是要走出来。大陆语言相通,是最好的选择。”她回忆,“那时儿子怪我把他和同学切断,现在他从美国名校商学院毕业、在跨国公司上班,说很感谢我,因为在北京生活给了他不一样的眼界。”
2010年,北京前门开办台湾街,李宜萤和丈夫在此开了一家“台湾淘宝馆”。“16平方米的店,有红珊瑚珠宝、台湾清代末年大户人家的首饰……从两块钱(人民币,下同)到五十万的东西都有。”她说。因为生意好,2015年台湾街整体退市时,“台湾淘宝馆”是最后撤走的商铺之一,“那时刚好有朋友介绍这间粮店给我,我就改造出豐食堂。”
李宜萤热爱美食,对经营餐饮有自己的坚持。“我吃东西比较挑,豐食堂做的一定是我想要的。没有味精、没有添加剂、精选食材。客人也许吃不出差别,但我有对自己的要求。”
菜式选自她喜爱的各地美食,人气颇高的包括三杯鸡、台式红烧肉等。尤受青年饕客关注的是一道台湾八十年传统红豆汤。这是李宜萤家族从外公一辈就开始售卖的甜品。“没有什么‘配方’,就是红豆加糖,口感全靠手工。”李宜萤说,从选豆、洗豆到熬煮,要花近10个小时,再配以她亲手制作的芋圆。许多慕名探访这家网红台湾菜的文艺青年,就是被这碗跨过海峡的红豆汤所吸引。
“很多台湾人都觉得我在北京做到的事情不可思议。”李宜萤说,“我想,我能经营下去,首先因为我游历多国,本身是开放的人。其次,来到北京,我真的融入这里。”熟悉北京美食与玩乐的李宜萤,有时反倒能担任北京朋友的导游。融入本地生活的过程,也让她逐渐摸索出在北京经营餐饮的门道。“拿那种做台湾小吃的理念来北京是不行的。许多台湾餐饮店品项单一,并且被家庭作坊式经营限制了规模。”
豐食堂如今不愁客流,但李宜萤想做的不止于此。她正考虑怎样开连锁。品质控制是她最大的担心:“怕连锁店水准达不到我的要求,但我又不愿意量产半成品,牺牲手工制作的好味道。”
已成为商业咨询师的儿子回来给她的规划支招。“他教我怎样用大企业的思维做小生意,也要我别守在店里,跳出家庭作坊的思维。”李宜萤说,儿子每周数小时的“商学课”给了她很多启发。
眼下,她认为可行的是经营由红豆汤衍生的连锁甜品店。谈到许多餐饮店采取的打造网红形象的策略,她说:“还得东西好吃,才能延续下去。”但难点是,西式甜点昂贵且具高人气,中式甜点如“驴打滚”价廉物美却门庭冷清。
“即使真的好吃,年轻人也未必愿意去吃。如果能突破两者的差距,一定不得了。”
年逾五十的李宜萤,讲起甜品店计划仍干劲十足。她说,生命就这么短,会全力以赴去做事,“相信我的甜品店会很惊艳”。(作者 李晗雪 刘舒凌)
[责任编辑:马一娜]